贴脐减肥(中药配方)
小儿减肥方 厚朴花、代代花、枳壳、炒苍术各30克,小茴香、大黄各150克,樟脑30克(后入)。
制法 先将前6味煎煮,提取物烘干研细成粉,再加入樟脑共研极细粉,装入薄布内,制成6×6厘米的药蕊,外用彩缎或丝做成肚兜。用时将药蕊对准肚脐,贴紧勿使滑脱即可。
方解 小儿肥胖以6—12岁为多。主要病因是过食油腻、不喜活动。本方采用芳香化浊的厚朴花、代代花、小茴香醒脾祛湿、枳壳消积、苍术燥湿、大黄化积导滞、逐瘀破结,可使胃肠积滞排出体外。积滞除、胃火清则不暴食,此乃釜底抽薪之法。
更有樟脑能兴奋中枢神经,加速胃肠蠕动,提高消化能力,并有镇痛、止痒、防腐、渗透之功能,可使诸药便于渗透肌肤,达到治疗效果。
老年减肥方
淫羊藿50克,麻黄、磁石各10克(后入),藿香叶、二丑各30克,肉桂、艾叶硫黄各15克(后入)。
制法 除磁石粉、硫磺外,将其余药煎煮提取、烘干研粉,再将磁石、硫磺加入研成极细粉,装入薄布内,制成8×8厘米的药蕊,外用彩色绸缎制成肚兜,紧贴肚脐处。此药蕊15—30日更换1次,3个药蕊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可使体重正常。
方解 老年肥胖主病在肾,实属本虚标实之候,故采用“塞因塞用”治法。方中淫羊藿、肉桂补肾壮阳,温中散寒;艾叶、藿香温中健脾,芳香化湿;麻黄二丑可使湿滞从肌表外泄,兼可从里排出;更有硫磺补火助阳,磁石潜阳纳气,兼可助诸药渗透入内。全方合用有助阳去滞、芳香化浊、固本消胖之功能,真妙方也。
妇女减肥方
妇女肥胖多因脾虚失运、过食肥甘,或六欲不解、七情不舒,或脾实胃热、喜逸恶劳,以致于脂肪瘀积。故治法有三:
脾虚淡湿(虚胖)型方 佩兰20克,白芷、苍术各15克,独活、广木香各10克,花椒、艾叶各5克,桂枝15克。
制法 将上药共煎煮,提取物烘干研成极细粉,装入薄布内,制成8×8厘米的药蕊,外用彩色绸缎制成肚兜,紧贴肚脐处。每15—20天更换1次药蕊,使用3—6个药蕊为1疗程,一般l一3个疗程可使体重恢复正常。
方解 妇女脾虚、阳气不振则寒湿内生,《素问·天元正纪大论》云:“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腑肿,胸胀满”,故虚胖多湿。方中佩兰、苍术、独活芳香化湿。又能消胀;白芷辛温气芳香而祛浊;广木香行气止痛,健胃导滞;桂枝、花椒、艾叶温中散寒,助阳通经。脾阳运湿自除,则肥胖自退矣。
气滞血瘀型方 当归30克,川芎15克,细辛、三棱、莪术各10克,乳香、没药、丁香各5克,冰片3克(后入)
制法 除冰片外,先将上药共煎煮,提取物烘干研成细粉,再入冰片研极细粉,装入薄布内,制成8×8厘米的药蕊,外套彩色绸缎制成的肚兜,紧贴于肚脐外。每15—20天更换1个药蕊,3—6个药蕊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使体重正常。
方解 七情六欲往往会造成气滞血瘀、内分泌紊乱而形成郁胀型肥胖症。 《灵枢·本神篇》云:“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故本方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莪术、乳香行气消积而散结;三棱、没药活血而兼破瘀;细辛能疏散风寒、内化寒饮、上祛头风、下通肾气,可散结祛湿;丁香健脾理气、湿肾助阳而消胀;更有冰片通诸窍、散郁火,兼有消炎肿、引诸药渗透之功能。
脾胃实热型方 番泻叶、元明粉各30克,香椽、山楂、厚朴各15克,黄连大黄各10克。
制法 以上诸药共煎煮,提取物烘干研为极细粉,加入适当渗透剂,制成8×8厘米大的药蕊,装入彩色绸缎制成的肚兜内,紧贴于肚脐处。每15—20日更换药蕊,每3—5个药蕊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使体重减为正常。
方解 妇女过食油腻厚味、好逸恶劳、脾阳过亢、胃肠火盛、消谷善饥、脂肪日积月累而发胖。本方用番泻叶清热泻下。善治胃肠积火、脘腹胀满;元明粉泻热异常;黄连、大黄清热燥湿、破积祛滞,兼有逐瘀通经之功效。全方合用能消胀导滞、泻火化瘀,郁胀得解则肥胖自肖。
敷脐疗法是将配好的药物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盖上塑料薄膜和纱布,然后用胶布固定(古代的方法是,盖上树叶或菜叶,然后用布条捆扎),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用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对肚脐这个部位十分重视,称它为“神阙”。《道藏》一书解释说:“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以示显贵。”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即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属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能通达五脏六腑,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正如清代名医吴师机所说,“神阙给药,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从脐部给药,有利于药物归经,使药效循经直达病所,调整气血阴阳,以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对防治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现代医学理论看,肚脐皮肤最薄,比其他透皮给药部位更容易透人。同时,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血管,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高,药力可直达病所,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脐部末梢神经丰富,感觉敏锐,通过药熨刺激,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各脏器的功能。 敷脐疗法简便易行,既可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免除内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患者容易接受,特別适合服药困难的婴幼儿和老年人。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尤其对胃肠道疾病疗效显著。下面介绍几种胃肠道疾病的脐疗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五更泻 指发生在黎明前、五更(3点-5点)时辰的腹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每到五更的时候,肚脐周围就会出现疼痛,泻后则止。取肉桂3克,苍术3克,研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摊于脐部,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敷2小时,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敷药处可能有痒、灼痛感,停药后即可消失。 小儿泄泻 小儿泻下如水,或如蛋花样,可用葱白6克,生姜3克,艾叶5克,捣烂,用鸡蛋清调糊,敷贴患儿肚脐处。每24小时更换1次,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止泻的功效,一般l一3次泄泻可止. 呃逆 饮食过急或受凉后,容易出现打嗝,即呃逆,轻者可通过深呼吸或饮水得到缓解,持续不停的呃逆可用半夏、橘皮各5克,共研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外敷于脐部,盖上纱布,胶布固定,一般l次可愈。 胃脘痛 冬季老年人常会出现胃脘隐隐作痛,喜按,得温则止。这时可用胡椒5克,吴茱萸6克,炒焦,研为末,以食醋调成饼,敷于脐上,盖上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便秘 大黄3克,食盐4克,共捣为细末,填于脐上,胶布固定。同时,用手掌顺时针按摩脐部,行气导滞,可用于各种便秘。 术后腹胀 术后腹胀,是手术后常见症状之一。这时,可用吴茱萸10克研末填脐,l一2小时即可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腹胀。也可用半夏5克,研末填脐.胶布固定,然后用炒热的生姜,布包熨脐。利用半夏的行气和生姜辛热温通的作用,疏通肠道气机,解除术后腹胀
|
敷脐治常见病
脐疗治病既可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免除内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简便易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的敷脐疗法,患者不妨一试。 腹泻:吴茱萸、肉桂、干姜、公丁香、地榆各15克,研末敷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一次。
痛经: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元胡10克,共研细末,黄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然后放上热水袋加温。每天2~3次。
自汗、盗汗:五味子、麻黄根、五倍子各50克,研细末混均,加75%酒精适量调匀,敷于脐中,每日一次,连用7~14天。
小便不通:木通10克,穿山甲5克,川芎15克,盐少许,研末混均,用黄酒调糊状,贴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敷后约30分钟即可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