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称(英文) | benign tumor of kidney |
| 拚音 | SHENLIANGXINGZHONGLIU |
| 别名 |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 西医病名定义 | 肾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往往无症状,大多在肾盂造影或超声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1.肾错构瘤:属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性质的良性肿瘤。患者80%伴有部分或全部结节性硬化症的表现具有遗传史和家属史的患者常有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及面部皮脂腺瘤等表现。肾错构瘤有多发性和双侧性的倾向。 2.近球细胞瘤:肿瘤细胞能分泌肾素,故又称肾素瘤(见“肾素瘤”条)。 3.其他肾良性肿瘤:除错构瘤外其他肾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少见。 4.肾纤维瘤,非常少见,可发生于肾实质、肾包膜或肾周围组织。 |
| 中医释名 | |
| 西医病因 | |
| 中医病因 | |
| 季节 | |
| 地区 | |
| 人群 | |
| 强度与传播 | |
| 发病率 | |
| 发病机理 | |
| 中医病机 | |
| 病理 | |
| 病理生理 | |
| 中医诊断标准 | |
| 中医诊断 | |
| 西医诊断标准 | |
| 西医诊断依据 | 1.肾错构瘤:诊断主要依靠肾盂造影反超声检查,有困难时行CT检查。CT检查可显示肿瘤内有脂肪密度的成分。 |
| 发病 | |
| 病史 | |
| 症状 | |
| 体征 | 1.肾错构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肿瘤有出血倾向,有时体积巨大。较小肿瘤在临床上常无症状,较大者可产生血尿、腰痛、肾区肿块并可引起上尿路梗阻,有时也可诱发高血压。诊断主要依靠肾盂造影反超声检查,有困难时行CT检查。CT检查可显示肿瘤内有脂肪密度的成分。 3.其他肾良性肿瘤:肾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大多无症状,一般都在尸体解剖时发现,位于肾皮质。在临床上肾腺瘤偶尔在X线或超声检查时被发现。在CT或动脉造影中与体积小的肾癌很难区分,但腺瘤无动静脉瘘、静脉血池也无钙化。3cm以下的腺瘤一般都为良性。 4.肾纤维瘤:因其常位于肾外表部分,故在发现时体积已很巨大。肾脂肪瘤罕见,迄今文献上报道者仅18例。患者大多为中年妇女,发现时已很巨大。主要症状为腰痛,部分患者有血尿,CT检查示典型的脂肪密度。因肾组织由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胞所组成,故各种良性肿瘤都可发生。其他罕见肿瘤有肌瘤、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等。 |
| 体检 | |
| 电诊断 | |
| 影像诊断 | |
| 实验室诊断 | |
| 血液 | |
| 尿 | |
| 粪便 | |
| 脑脊液 | |
| 其他诊断 | |
| 免疫学 | |
| 组织学检验 | |
| 西医鉴别诊断 | |
| 中医类证鉴别 | |
| 疗效评定标准 | |
| 预后 | |
| 并发症 | |
| 西医治疗 | 1.肾错构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肿瘤如无症状且直径小于4cm者可暂不手术,定期检查。肿瘤大于4cm者或出现血脓等症状时有手术指征。因错构瘤常有多发性及双侧性倾向,故应争取行部分肾切除或肿瘤挖除术。 3.其他肾良性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 4.肾纤维瘤:无临床症状者,可继续观察随访;已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可予手术切除。 |
| 中医治疗 | |
| 中药 | |
| 针灸 | |
| 推拿按摩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 护理 | |
| 康复 | |
| 预防 |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