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痛证汤,活用,治百痛
2024-04-11 09:59:08
痛证汤
作者/陈代斌,罗红柳
一、“痛证方”组成
丹参30g,当归10g,赤白芍各30g,川芎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甘草3g。
二、方义
本方由《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活络效灵丹”合方加川芎组成。
痛证之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之说。家本先生认为,痛证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因此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就应是痛证的基本治法。根据其法,选定专方治疗各种痛证,应以诸痛皆宜、不偏寒热、配方严谨、取材方便、疗效确切为准则。
经家本先生临床长期验证,反复探索,《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解痉镇痛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活络效灵丹”具有治疗“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的功效;当归配川芎,祛瘀止痛,调和营卫,补气养血。全方共奏治疗“诸痛证”之功效,临床根据患者病因痛位、痛态及西医诊断病名之异,随证加味治疗,无不收效。故名曰“痛证汤”。
三、加减
①据不同病因加味
属寒者,选加制川乌、制草乌、桂枝、制附片、麻黄、干姜、细辛;
属热者,选加金银花、姜黄、地龙、虎杖、黄柏、秦艽、石膏;
属虚者,选加黄芪、党参、鹿角片、熟地黄;
属实者,选加大黄、水蛭、土鳖虫、桃仁;
因痰浊所至者,选加白芥子、皂荚、胆南星、莱菔子;
因湿者,选加苍术、薏苡仁、草果仁、防己、秦艽、海风藤;
因虫积者,选加槟榔片、雷丸、乌梅、花椒、川楝根白皮;
因结石致痛者,加昆布、海藻、鸡内金、威灵仙。
②据痛位不同加味
头痛者,选加白芷、葛根、羌活、全蝎、蜂房、地龙;
胸痛者,选加全瓜萎、薤白、降香、三七、红花、桃仁;
胃脘痛者,选加柴胡、枳实、香附、延胡索、炒川楝子;
胁肋痛者,选加柴胡、郁金、姜黄、炒川楝子、青皮、五灵脂、生蒲黄;
腹痛者,选加广木香、香附、延胡索、五灵脂、生蒲黄;
腰痛者,选加杜仲、续断、巴戟天、金毛狗脊;
肩背痛者,选加葛根、蜂房、麻黄、细辛、羌活、白芷、防风;
上肢痛者,选加防风、羌活、蜈蚣、麻黄、白芷;
下肢痛者,选加川牛膝、威灵仙、木瓜、独活、水蛭。
③据痛态不同加味
胀痛者,选加香附、柴胡、枳实、广木香;
刺痛者,选加红花、桃仁、水蛭、莪术、三棱、土鳖虫、酒大黄;
掣痛者,选加白芷、白芥子、细辛、蜈蚣、蜂房;
疞痛者,选加麻黄、附片、细辛、干姜;
绞痛者,选加炒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生蒲黄;
牵引痛者,选加葛根、白芷、柴胡、香附;
游走痛者,选加防风、香附、地龙、白芷;
隐痛者,选加黄芪、白术、桂枝、大枣;
坠痛者,选加炒川楝子、橘核、荔枝核、小茴香;
跳痛者,选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龙胆草、虎杖、蚤休。
④据西医确诊之病加味
心绞痛者,加桃仁、红花、降香、三七;
胆、肾绞痛者,加五灵脂、生蒲黄、延胡索、柴胡、枳实;
癌痛者,选加蜈蚣、全蝎、蜂房、白芷、细辛、雄黄、麝香;
三叉神经痛者,加全蝎、葛根、蜈蚣、白芷、羌活;
颈椎病者,选加黄芪、葛根、白芷、羌活、水蛭、桃仁、红花;
肋间神经痛者,加柴胡、郁金、枳实、姜黄、蚤休;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者,选加金银花、玄参、桃仁、水蛭、炮穿山甲、王不留行;
带状疱疹者,选加酒大黄、柴胡、黄芩、虎杖、龙胆草、蚤休、青黛;
坐骨神经痛者,选加蜈蚣、独活、白芷、地龙、水蛭、川牛膝、千年健、威灵仙;
肩周炎者,选加蜈蚣、葛根、麻黄、羌活、细辛、白芷、水蛭;
类风湿性关节炎者,选加黄藤、蜈蚣、细辛、制川乌、制草乌、蜂房、羌活、独活;
痛风性关节炎者,选加威灵仙、地龙、姜黄、海风藤、川牛膝、木瓜、路路通、虎杖、川木通、黄藤、桃仁、红花;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者,选加金银花、玄参、川牛膝、水蛭、白芥子、桃仁、红花;
痛经者,加益母草、泽兰、茜草、香附、延胡索。
四、验案分享(三叉神经痛)
病案1:
王某,男,53岁。1968年2月20日初诊。
患者头痛反复发作数年,近10天加剧,经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服止痛片和酒精封闭,效果不佳。
现症见:面色青灰,痛苦面容,呻吟不休,手捧头部,左头角及左眼眶呈阵发性、针刺样掣痛,触动“扳机点”可导致疼痛发作,舌紫暗苔薄,脉细弦有力。
此乃西医“三叉神经痛”,属中医瘀血头痛证。拟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法,选活络效灵丹加味。
处方: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各10g,丹参、川芎、白芷、赤芍、葛根各30g,蜈蚣2条,全蝎6g(后下)。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月23日。患者头痛大减,触动“扳机点”疼痛已不再发作,舌仍紫暗,脉细弦。
效不更方,前方川芎、白芷各减至15g,制乳香、没药各减至6g,再进5剂而愈。
后随访数年,三叉神经痛未复发。
按:
家本先生早期运用活络效灵丹时,按原方所注,用生乳香、没药,患者服后呕吐、纳呆。考虑乳香、没药均系树脂,生药煎煮取汁,其挥发油成分刺激胃黏膜使胃难于受纳,故呕吐、纳呆。后改为醋制乳香、没药,减少其挥发油成分,服后不再呕吐、纳呆,因而疗效显著提高。
病案2:
李某,男,53岁。1983年1月22日就诊。
患者头痛近10天,服止痛片和酒精封闭及服中药数剂无效。某医院诊为“三叉神经痛”。
左头角及左眼眶呈阵发性、火灼样掣痛,触动“扳机点”可导致发作,左眼微赤,有灼热、异物感,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属肝阴不足,风火上扰。治以平肝祛风、缓急止痛法,选芍药甘草汤加味。
处方:白芍60g,甘草、刺蒺藜、白菊花、地龙、蝉蜕各10g,葛根、钩藤(后下)各15g,全蝎5g(后下)。
水煎服。
患者服4剂后(第3剂时白芍加至90g)头痛大减,左眼眶麻木、发痒,左眼角内仍有异物感,舌红苔中心带灰色,脉弦。
肝经风火渐平,前方白芍减至30g,余药稍加更动,再进3剂。头痛基本控制,眼眶麻木、发痒及眼内异物亦减轻。
改用四物汤加白芷、刺蒺藜、蝉蜕、白僵蚕、白菊花治之,服5剂。除原疼痛部位发痒外,余症全部消失,仿上再进3剂。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案3:
李某,女,50岁,公务员。2012年5月6日初诊。
患者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经某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近5天疼痛加重,服止痛片亦难止痛,转家本先生处诊治。
现症见:面色青灰,痛苦病容,呻吟不休,手捧头部,右头角及右眼眶呈阵发性、针刺样掣痛,触动“扳机点”可导致疼痛发作,舌紫暗红,苔薄白,脉细弦有力。
辨证为瘀血头痛。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法,自拟“痛证方”加味。
处方:制乳香10g,制没药10g,丹参30g,当归10g,赤白芍各30g,川芎10g,全蝎10g(后下),葛根30g,蜈蚣3条(后下),白芷15g,羌活15g,甘草3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5月8日。患者头痛减轻,触动“扳机点”已不再导致头痛发作,舌仍紫暗,脉弦。效不改方,前方蜈蚣改至2条,再进7剂。
随访2年,患者三叉神经痛从未复发。
五、按语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学“面痛”“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面为阳明所主,五脏六腑之气血精华皆上注于头面。头面部位唯风可到,风寒入侵,或风热上袭,或情志所伤,肝气郁滞,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或阳明热甚,胃火熏蒸,循足阳明经上攻头面,均可导致气血经络凝滞不通,不通则痛,以致出现头面部疼痛。基本病机为风、火,久则痰、瘀阻络作祟。
家本先生说:案一、三属瘀血头痛,故拟活络效灵丹加味取效。案二属肝阴不足、风火上扰头痛,故以芍药甘草汤治之。
后方中芍药、甘草为君,取其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丹参为臣,养血通络;佐以全蝎、地龙息风解痉,通络止痛,助君止痛;白芷辛温发散,通窍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性偏疏通,上升头面,外达肌肤。诸药合用,共奏疏通经络、息风解痉、活血止痛之功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