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补肾汤
【药物组成】黄芪60g,当归、山药、山茱萸、熟地黄各15g,赤芍、川芎、地龙各12g,红花、桃仁、泽泻、茯苓各10g,丹参、龟板各30g,牡丹皮6g。
加减:肢体麻木甚者,上肢加桂枝,下肢加牛膝。
【适用病症】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用药方法】 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20天为 1个疗程, 一般治疗2个疗程。并按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
【临床疗效】 此方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30例,显效 (四肢麻木、疼痛完全消失,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明显加快)16例,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有所加快)11例,无效(原有症状改善不明显,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无改变) 3例。总有效率90%。
【验方来源】 水瑞英,腾书文.活血补肾汤治疗糖尿病末 梢神经炎30例 [J].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8):329.
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属中医学消渴病、痿证范畴。多责之于燥热内蕴日久,伤阴耗气,气滞血瘀,终致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筋脉失养,出现一系列周围神经炎症状。临床上常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下静脉怒张。故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补肾法,重用黄芪大补元气,唯元气充足才能生津布液,祛瘀而不伤正;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活血;地龙通经活络;山药、熟地黄、山茱萸等补肾阴。诸药合用,使瘀血去,新血生,从而使受损的神经得以修复。而且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抗凝等作用,故能获良效。
消渴通络饮
【药物组成】 黄芪、丹参各30g,生地黄、木瓜、当归、牛膝各15g,川芎、地龙各10g,水蛭6g, 全蝎3g。
加减:形寒怕冷者,加肉桂3g,制熟附子6g; 口干欲饮者,加沙参、麦冬各15g;消谷善饥者,加石膏15g,知母 10g;肢体重滞者,加法半夏、苍术各15g。
【适用病症】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
【用药方法】 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继续按糖尿病合理饮食,并使用降糖药。
【临床疗效】 此方加减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52例,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正常)23例,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下降未达正常标准)26例,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空腹血糖下降不明显)3例。总有效率94.23%。
【病案举例】 史某,男,69岁。糖尿病史16年,双下肢麻木2个月余,近2周来,自觉双足肿胀,烧灼样疼痛,夜间尤甚。诊见:伴口干,心烦,乏力,眠差,大便干燥,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涩。检查:空腹血糖9.8mmol/L; 神经系统检查双下肢跟腱反射减弱,双足肌肉触痛明显。西医诊断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瘀热互结。治以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方用消渴通络饮去全蝎、当归,加沙参、麦冬、 赤芍、白芍各15g, 知母、甘草各10g 。连服14剂后烧灼样疼痛感明显缓解,口干、心烦等症状减轻,空腹血糖8.62 mmol/L。继服原方14剂,疼痛基本消失,下肢麻木亦减轻,空腹血糖7.62 mmol/L。再服14剂后,空腹血糖7.22 mmol/L,除下肢时有麻木感外,余无不适。为巩固疗效,将上药按比例制成水丸, 继服1个月,麻木感消失,双下肢跟腱反射恢复正常,空腹血糖6.55mmol/L。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验方来源】 高爱爱.消渴通络饮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52 例 [J].北京中医,2000,19(3):19.
按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痛证、痹证等范畴。糖尿病初期虽以气阴两虚为多,但发展至末梢神经病变时,则多有瘀血阻络。瘀血既是糖尿病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而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对治疗本病具有重要意义。活血化瘀具有祛瘀生新之功,使脉络得以通畅,气机得以条达,津液得以输布。益气养阴具有扶正固本之功,防止瘀血再生。消渴通络饮方中的黄芪、生地黄益气养阴;丹参、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地龙、水蛭、全蝎搜风通络之品破血逐瘀, 通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行气止痛;木瓜既舒筋止痛,又生津止渴;牛膝既化瘀血,又强筋骨,还能引药下行。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