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脚好冷啊,我是不是阳虚体质啊,怎么艾灸呢?
显然,阳虚(A)大多会带来手脚不温(B)的症状,不过,从A推断出B,并不等于就能从B推断出A。 除了阳虚体寒,手脚冰冷还与其他原因有关。看了此文,你就明白了。
一、手脚冰冷只是阳虚症状之一
举个例子,如果人体是一口锅,身体里的阴液就好比锅里的水,阳气就好比火,火力太小,热能不足,水肯定煮不开。
所以,阳虚之人基本都有体寒的情况。在阳气不足的情况下,阳气首先会供应给重要脏腑,以维持其基本生理功能,其次才是四肢百骸,而手脚位于四肢末梢,本就属于血液循环最不易到达的地方,加上脂肪层薄,冰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你不能说只要手脚冰冷就是阳虚体质,因为阳虚的症状有很多,手脚冰冷只是其中之一。
比如,阳虚的人常有完谷不化的症状,就是大便里经常看到没有消化完的食物残渣。这是因为脾阳不足,而脾阳是脾脏运化水谷的生理功能,脾阳不足就会运化失职,导致消化不良、积食腹胀、中焦虚寒。
所以,手脚冰冷只是阳虚症状里的一个小点,我们千万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样很容易跑偏。
再举个例子:很多宝爸宝妈私信老师,孩子手足心热,是不是阴虚火旺啊?要不要滋阴下火啊?
其实,孩子手足心热,在多数情况下跟阴虚火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最常见的就是因积食导致手足心热,理当采用消食导滞、通腹泻热之法,只要停滞之积食祛除,各种热象自会消退。如果你忙着给孩子滋阴下火,损伤脾阳,那只会适得其反。
二、血虚+气郁,
手脚冰凉最易被忽视的“元凶”
事实上,除了阳虚体寒,如今手脚冰凉最常见的原因是血虚和气郁,尤其是办公族,是血虚气郁的主力人群。
工作上,时刻都要动脑筋,虽说不用流汗,但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比体力活动还要耗伤阴血,要是干得不好,出点儿什么岔子,还得受领导一顿批,直接气郁了。
生活中,孩子小的,要哺乳带娃,耗血伤精;孩子大的,要辅导功课,不但耗血伤精,还常常被气得肝儿疼。忙完孩子,还得做家务,而老公们常常躺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说他两句,还得被婆婆呛声,心情能好吗?
所以,越来越多的姐妹们,除了手脚冰冷,还常常神疲体乏、经行不畅、烦躁紧张、胸肋胀痛,甚至得时不时地捶胸口,才能把胸中的那口闷气揉开……
所以,这哪里是阳虚体寒呢,明明就是典型的血虚+气郁。
我们都知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血走,血载气行,它们是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气推血走,它们他们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运行全身,对外濡养肌肤体表,对内濡养五脏六腑。
可是当精血不足、气机郁结时,气血就不能宣通,尤其手脚距离心脏位置偏远,最难顾及得到,时间长了,手脚冰冷就出现了。
三、调和气血,你只需一根艾条!
阳虚体寒导致的手脚冰冷,当然特别适合艾灸;那么血虚气郁导致的手脚冰冷,也适合用艾灸解决吗?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可以分两步进行:
第1步:疏肝解郁
这几天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提到疏肝解郁的问题,实在是因为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肝郁不舒的人太多了,肝郁不舒引起的问题也太多了。
肝属木,主疏泄,它最需要的就是条达,能够像树木那样无拘无束地生长,所以,我们疏肝的目的就是打开郁结在身体里的气结,把心里的很多那些闷气、委屈都发泄出来,这些都是浊气!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取穴:四关穴(合谷+太冲)、膻中穴、期门穴、曲泉穴。
如果胸肋胀痛严重,甚至出现乳腺增生,可加灸:天宗穴、渊腋穴、辄筋穴、乳根穴、阿是穴。
第2步:补益气血
怎么补益气血呢?围绕两点进行——
一是,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建议取穴:中脘、关元、足三里。
二是,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要让精化为血,必须以气为动力。
《景岳全书》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 《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
什么意思?就是说,血虚不应一味地补血,而应先补气,因为“气能生血”,而后再气血同调。
建议取穴:膈俞、气海、血海、三阴交、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