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感冒穴:大椎穴。
2、止咳穴:孔最穴。 3、咯血穴:孔最穴。 4、气管炎穴:肺俞穴。 5、哮喘穴:鱼际穴。 6、退热穴:曲池穴。 7、胸闷穴:膻中穴。 8、肺炎穴:列缺穴。 9、调心穴:内关穴。 10、冠心穴: 11、急救穴:人中穴。 12、虚脱穴:人中穴。 13、中暑穴:少商穴。 14、神衰穴:神阙穴。 15、神官穴:承山穴。 16、精神病穴:百会穴。 17、癫痫穴:腰奇穴。 18、醒脑穴:听敏穴。 19、脏器下垂穴:百会穴。 20、失语穴:人中穴。 21、癔瘫穴:涌泉穴。 22、面抽穴:颧髎穴。 23、面瘫穴:下关穴, 24、偏瘫穴:率谷穴。 25、脑缺血穴:风池穴。 26、尿频穴:太溪穴。 27、降糖穴:胰俞穴。 28、降脂穴:丰隆穴。 29、三叉神经痛穴: 30、枕神经痛穴:风池穴。 31、前头痛穴:中脘穴。 32、偏头痛穴:太冲穴。 33、后头痛穴:至阴穴。 34、失眠I穴:大陵穴。 35、失眠Ⅱ穴:风池穴。 36、泌感穴:秩边穴。 37、降压穴:曲池穴。 38、疟疾穴:疟门穴。 39、甲亢穴:阿是穴。 40、胃痛穴:中脘穴。 41、胃炎穴:印堂穴。 42、止泻穴:申脉穴。 43、止吐穴:内关穴与大陵穴之间。 44、止痢穴:大肠俞穴。 45、便秘穴:支沟穴。 46、戒烟穴:列缺穴。 47、肾炎穴:三阴交穴。 48、急腹症穴:足三里穴。 49、胆痛穴:胆囊穴。 50、睾丸炎穴:阳池穴。 51、阳痿穴:阴包穴。 52、阑尾炎穴:阑尾穴。 53、乳腺炎穴:肩井穴。 54、疝气穴:归来穴。操作:刺1.2寸,捻补。 55、肾痛穴:精灵穴, 56、粉瘤穴:阿是。操作: 57、囊肿穴:阿是穴。 58、利尿穴:三阴交穴。 59、肠梗阻穴:足三里穴。 60、痔疮穴:支沟穴。 61、腕痛穴:太溪穴。 62、肘痛穴:阴陵泉穴。 63、肩痛穴:阴陵泉穴下0.5寸。 64、落枕穴:悬钟穴。 65、颈痛穴:中渚穴。 66、背痛穴:环跳穴。 67、腰痛穴:印堂穴上1寸。 68、腰肌扭伤穴:后溪穴。 69、肋间神經痛穴:丘墟穴。 70、髋痛穴:合谷穴。操作: 71、臀痛穴:腋外线中点, 72、膝痛穴:曲池穴。 73、踝痛穴:合谷穴。 74、足跟痛穴:大陵穴。 75、颞颌关节痛穴:手三里穴。 76、手麻穴:后溪穴。 77、网球肘穴:冲阳穴。 78、痛经穴:17椎下。 79、止带穴:曲骨穴。 80、催乳穴:涌泉穴。 81、正胎穴:至阴穴。 82、子宮脱垂穴:腰奇穴。 83、催产穴:合谷穴。 84、胎盘滞留穴:至阴穴。 85、崩漏穴:上都穴。(手背2、3掌指间赤白肉际) 86、闭经:长強穴。 87、产后尿闭穴:中极穴。 88、流涎穴:地仓穴。 89、厌食穴:承浆穴。 90、夜啼穴:中冲穴。 91、百日咳穴:四缝穴。 92、疳积穴:四缝穴。 93、遗尿穴:足小趾末端横纹中点。 94、睾丸鞘膜积液穴; 水道穴。 95、腮腺炎穴:照海穴。 96、增肥穴:中脘穴。 97、上牙痛穴:下关穴。 98、下牙痛穴:合谷穴。 99、咽痛穴:廉泉穴。 100、口疮穴:玉枕穴。 101、梅核气穴:天突穴。 102、呃逆穴:攒竹穴。 103、鼻炎穴:下关穴。 104、鼻衄穴:少商穴。 105、眩晕穴:百会穴。 106、乳蛾穴:手三里穴。 107、近视穴:睛明穴。 108、耳聋穴:听宫穴。 109、麦粒肿穴:肝俞。 110、明目穴:光明穴。操作:刺1.5寸,单眼有疾针健侧。如合并颈椎病或脑动脉硬化加风池。 111、耳鸣穴:听会穴。 112、座疮穴:大椎穴。 113、荨麻疹穴:神阙穴。 115、冻疮穴:阿是穴。 116、鸡眼穴:阿是穴。 117、寻常疣穴:阿是穴。 118、跖疣穴:昆仑穴。 119、带疹穴:小指背末节横纹中点。 120、丹毒穴:四缝穴。 121、黄褐斑穴:足三里穴。 1。腹部取穴方法 1.1腹部分寸的标定: 比例寸取穴法(1)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2)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3)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 1.2腹部分寸的测量: 水平线法(1)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中庭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2)下腹部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是指病人平卧时,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3)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侧腹部的止点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水平线、比例寸的取穴方法是腹针排除人体因为胖瘦形成的个体差异而采取的取穴方法。 1.3任脉的定位 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边,是否能够准确地对任脉的位置进行判断是影响正确取穴的主要因素。分辨任脉的定位有二种方法。(1)、观察毛孔的走向(2)、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为了大家便于记忆,特编腹针取穴歌诀如下:腹针取穴要认真,反复度量莫走神;上八下五旁开六,起止摸准尺端平。中庭曲骨需祥辩,更查任脉何处行;色素沉着毛孔定,毫厘不差要记清。 2。腹部常用穴位定位和功能 1 中脘穴 2 下脘穴 3 水分穴 4 神阙穴 5 气海穴 6 石门穴(别名:绝孕,禁针) 7 关元穴 (别名:丹田) 8 商曲穴 9 气旁穴 10 气穴 11 滑肉门穴 12 天枢穴 13 14 上 15 上 16 下 17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