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病处方
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方法为
操作前准备:
①保留灌肠:桂枝、附子、水蛭、设药、昆布各10克,三棱、莪术、赤芍、丹皮、槟榔、败酱草各15克。浓煎lOOml备用;
②一次性输液器1具,石腊油或润滑油少许;
③灌肠前要排空大、小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
④ 湿热淤结证禁用。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操作方法: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应该在,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器,排出气体,输液器剪去针头,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缓慢的从肛门插入直肠10~15 cm,将药液缓慢滴入。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待灌完后,尽量卧床休息。
●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全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多在饮食不当、劳累或精神抑郁时发作,病情轻重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多有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表现。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或起居不慎,脾胃受损,运化失常,酿生湿浊,下注肠道,腑气不利,气血凝滞,或同时夹瘀夹湿,伤及肠络而引发,还有一部分也与肝胃不和,或肾气亏虚有关。该病病情缠绵,愈后易复发,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研究表明,使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效果较好。
一、菊花30g,白术15 g,防风10 g,甘草10 g,白芷8 g,米壳15g。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 g。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二、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三、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四、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药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
五、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汤液保留灌肠,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另将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装入胶囊,每次2~3粒,于灌肠间歇期服用,1个疗程结束后再服胶囊2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他西药。
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灌肠治便秘
适用于粪嵌塞,或作为慢性便秘症病人de临时治疗措施。灌肠是将肛管经肛门口插入并注入温水、温盐水或甘油等,从而引起排便de一种方法。
灌肠液:可用温盐水2000-3000毫升;或温水500-1000毫升;或液体肥皂水75毫升加温开水至1000毫升。
栓剂:如甘油、开塞露。既可软化粪块,又可刺激直肠黏膜张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肠蠕动而促进排便。
简易导便法:用咸菜条或肥皂条1根,长约3-5厘米,插入肛门,保留片刻,即可通便。
目前较常用de通便药物有:通泰胶囊、康赐尔、果导、便塞停、杜秘克口服液、西沙比利、开塞露等。
●中药灌肠治疗急性前列腺炎
中药方剂1
处方: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芙蓉叶30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用法:将上药煎成100毫升灌肠,用导尿管插入肛门10厘米以上,在20分钟内灌完,灌完后卧床30分钟,每日1~2次。
中药方剂2
处方:赤芍20克,桃仁12克,大黄20克,丹参20克,土茯苓30克。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浓缩至60~12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2次,每次保留时间30分钟。
中药方剂3
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6克。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用法:上药水煎去渣,保留灌肠100毫升,每日一次。
中药方剂4
处方:蒲公英50克,败酱草50克,土茯苓30克,当归20克,元胡25克,王不留行50克,赤芍 25克,甲珠10克,木香10克,丹皮15克,仙灵脾30克,枸杞50克,仙茅20克。
功效:解毒散瘀、温肾行气。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水煎2次,每次剩药液各100毫升,混合后用纱布过滤备用,用时稍加温,注射器抽取100毫升,安上导尿管,前端沾润滑油,插入肛门5~8厘米,注药于直肠,嘱患者收缩肛门30分钟,每日2次。
中药方剂5
处方:白花蛇舌草50克,入地金牛20克,穿破石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用法:上方水煎去渣,保留灌肠100毫升,每日一次。
中药灌肠方法
器械与用品:
筒式灌肠器(100ml) 单腔导尿管 夹子 石蜡油(或食用油、甘油等润滑剂)
灌肠器的制备:
将筒式灌肠器和单腔导尿管连接后,即可使用。
由于单腔导尿管的长度有限,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其实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适合自己的灌肠器,以方便使用。我们下面就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医用胶皮管简单介绍一种可以自己制作的灌肠器,以供参考。
需要准备的物品:100ml一次性注射器、医用胶皮管、单腔导尿管、剪刀。
制作步骤:
1. 將针头帽去掉。
2. 从注射器针头的根部将针头的金属部分剪掉。
3. 将胶皮管套在注射器上。
4. 将针头帽的两端剪掉,分别套在胶皮管的另一端和单腔导尿管的里。
5. 完成后的灌肠器。
6. 胶皮管的长度可根据自己方便调整。
灌肠前准备:
1. 准备灌肠用中药:
临床上一般灌肠的中药与口服中药为同一个处方,头煎口服,二煎浓煎,尽量将药液浓缩到50~100ml。灌肠用药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9~40℃左右。
2. 排空肠道,以便药物吸收。
灌肠时间的选择:
以睡前灌肠为宜。
灌肠步骤:
1. 用夹子夹紧胶皮管下端,将准备好的中药倒入灌肠器内,松开夹子,放出少量药液,排空管内的气体,再用夹子将胶皮管的下端夹紧。
2. 将灌肠器悬挂,使液面距离肛门的垂直距离约30cm。用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润滑导尿管的前端。
3. 患者去枕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臀部移至床边,下垫毛巾或塑料巾,以防污染。在臀部下垫枕头,使臀部抬高10cm左右,更利于药液的吸收。
4. 将润滑后导尿管插入肛门,此时患者可张口呼吸,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减少不适感觉。插入的深度应在20~25cm左右,松开夹子,使药液依靠重力缓慢注入。一般50~100ml完全注入应控制在6分钟内,如果时间过长,药液温度下降,刺激肠粘膜,则药液无法保留较长的时间,而影响治疗效果。如果速度过慢,可稍微移动导尿管,改变出口的方向;也可将注射器内芯插入针筒,缓慢推注,但要注意推注速度,过快同样可以导致腹泻,影响疗效。
1. 药液完全注入后,将导尿管末端抬高,使药液完全注入,然后反折导尿管,轻轻拔出。
2. 患者继续保持侧卧或平卧,使药液尽可能长的时间保留在肠道内。一般保留2小时以上较好,如能保留到第二天早晨更好。
3. 开始灌肠时,有家属协助最好,待熟练后也可自行操作。
注意事项:
灌肠中溶液流速要慢(全部注入需6分钟),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约30cm)
尽可能长时间的保留,以便药物充分吸收
初次灌肠,药液量不宜过多,待适应后逐渐加量
灌肠时或灌肠后可能会出现腹痛现象,与灌肠的速度和药液的温度有关,应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