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降温,陪老伴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住院的王阿姨称一不小心又感冒了,王阿姨倍感焦虑,这咋又感冒了,人老了抵抗力就是不行,家里还有小孩、老伴,可不能传给他们啊。
大家一般所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或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以冬春季节多发,具有一定传染性。
冬季天气寒冷,如何正确预防感冒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专家潘博教授提醒,可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保持心情愉快。有研究显示:人开心时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更兴奋活跃,更有效抵抗外来病毒入侵。
2.居室应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冬天寒冷,很多人会把窗户关的严严实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空气不流通很容易稽留病菌,引起呼吸道疾病。冬春季节感冒高发,家里还可定时用艾叶、醋进行熏蒸消毒除菌。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饮水,最好饮用温的白开水,促进新陈代谢;饮食应清淡、温和、易消化,忌生冷、油腻、辛辣食品,多吃水果蔬菜,能补充维生素;勤洗手,有很多感冒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睡觉之前泡个脚,或放几片姜,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老年人可进行八段锦、气功等舒缓的方式进行锻炼。
4.穴位按摩,作为中医的外治法,是我国早期医学中一种最常使用的治病方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适合居家进行的方法。现代医学认为,按摩法对肌肉、骨骼、血液循环、神经、呼吸、消化、泌尿、淋巴、免疫等系统以及身体其他系统和器官,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医经络学说中有很多免疫大穴,经常按揉能达到防病治病作用。
常用简易按摩手法有按法、拿法、揉法。按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拿法是指用拇指和食、中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紧捏一定的部位。揉法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等,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
【科普】这九个穴位,你会按压吗?
潘博教授表示,感冒人群经常按摩以下保健防病穴位,可有效防治。
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风为百病之长”,能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通阳解表,疏风散寒,清脑宁神功效。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健脾长寿穴。能健脾补胃、散寒祛邪,补中益气。民间有每天按揉足三里,抗吃一只老母鸡的说法。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长按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
太溪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有强健腰膝、滋阴补肾、调理冲任功效。
涌泉:在足心前1/3的凹陷中。“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首要穴位,是肾水的源泉,人体长寿的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可使精力旺盛,防病能力增强。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穴,能清热解表、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能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