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麻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症状
来源:
中医中药养生网
日期:2018-12-05 19:42:42
点击:25
属于:手部
手脚麻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症状
手脚麻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症状,如怀孕、不正确睡姿、如厕蹲久了均可引发,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消除,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有的人手脚麻木后长时间(超过一天)无法缓解,就得看医生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应首先求诊骨科。
1)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 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2.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 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3.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出现麻木。 这种情况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如醉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经刺激导致的腿麻木等,都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引起的四肢分散性麻木。
4.颈椎的骨质增生压迫了颈部脊髓神经,导致手足麻木。 这种情况要到专业医院的骨科,最好是脊柱外科就诊,做颈椎X光片、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确实是颈椎脊髓受压,可以采取牵引或采用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如果压迫严重而药物治疗无效的话,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5.神经炎引起的麻木。 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6.脑血栓引起大脑的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足麻木。 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确诊后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治疗时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
2)以下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疗“手脚麻木”的食疗偏方:
1.蜂蜜蒸木耳: 取黑木耳50克,蜂蜜50克,红糖25克。将木耳洗净放碗内,蜂蜜,红糖拌于其中,放锅内蒸熟食用。分3日服完。
2.黄芪当归瘦肉汤: 用瘦肉5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田七3克,大枣3枚。共炖汤,服用。黄芪、当归具有补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方适合中风后遗症肢体软、手足麻木,气虚血瘀的患者。
3.桑叶足浴: 用霜桑叶适量,晒干后用砂锅加水适量煮沸,捞出桑叶,趁热泡手脚15分钟。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见效。
4.花椒露汁: 取鲜花椒300克(干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内,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箩盖上,在太阳将出时取下,冷服。盖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 5.老丝瓜筋汤: 取老丝瓜筋50克,煎汤1碗1次服下,每日2次,连服1星期,有特效。
6. 路路通中药足浴: 取海桐皮、桂枝、姜黄、羌活、独活、松节、路路通、刘寄奴、透骨草、红花、当归各15克加水和白酒后煎煮并滤取煎汁。每次乘热泡洗麻木的手或脚,每日泡洗2次。
7. 云南白药泡酒足浴: 用云南白药粉40克。浸入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内,放置一昼夜后即可。用时将患肢浸入药酒内,并反复揉搓,以肌肤发热为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在1日内阳气最盛之午时与阴气最盛之子时进行治疗,15日为1疗程。500毫升药酒可用一疗程。治疗期间禁食油腻、冷酸之品,禁涉冷水,勿过劳。 爱心提示: 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正规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二是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三是神经炎引起的麻木。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经刺激导致的腿麻木等。 手脚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五、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这种麻木在老年人中相当多见,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质增生压迫了椎管内神经,有些病人还可伴有肢体疼痛等感觉。
六、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现至下而上的肢体麻木,随病情加重而向上发展,进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
七、动脉硬化性麻木:多见于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
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麻木:这种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时轻时重,病人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状,一般多能自愈。 在临床上常遇到有些中老年人,偶尔或持续出现半身麻木,有时还伴有口唇发麻、舌麻、面麻等,也未介意。自以为上了点年岁,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直到麻木加重,甚至出现该侧肢体无力或瘫痪时,才追悔莫及,到医院检查治疗。主要是大脑的一侧半球,支配着对侧的面部、肢体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如果该侧的颈内动脉系统出现脑供血不足时,影响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便会产生对侧肢体麻木,或有蚁行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 一般来说,中年以上的人,多开始出现脑动脉硬化,而且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进一步加重,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发生脑梗塞,如果梗塞灶较小,只损害了管理感觉功能的神经组织,则只能造成对侧躯体某一部位麻木或半身麻木。而有的只是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所以,只引起阵发性麻木。若缺血性脑组织进一步扩展,病变动脉闭塞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对侧面部、躯体的麻木可由局部扩展到半身;由短暂性麻木演变为持续性。病损区域扩大并损害了管理运动中枢的脑组织时,便可产生对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肢体麻木,或同时出现面部麻木、舌麻、口唇发麻等感觉异常时,则预示脑血管病的先兆,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如经颅多普勒、脑CT等,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改善脑血液供应,以避免脑组织病变的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