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听幻视失眠治疗经验方
生铁落5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红花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炒柴胡1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生地3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郁金15克、五味子15克、石菖蒲10克。一日一剂,水煎,日三服,切切戒酒!!
治疗:失眠的偏方
主方:五味子50g
主治:失眠健忘
严重失眠散
磁石30克,炒枣仁24克冲服,夜交藤15克,珍珠母15克,合欢皮15克,灵芝9克,琥珀1克冲服。
严重失眠的医治
茯苓50克,杏仁30克,枣皮20克,首乌30克,木瓜25克,生地30克,
丹参30克,益智仁25克,柏子仁25克, 龙胆草25克, 红砂糖引
注意:红砂糖不是与汤药同时服用,而是每晚睡前一个小时服
失眠特效秘方“舒眠灵”
方剂:炒枣仁30g
主治:
用法:
失眠灵祖传
主治病症:失眠,不明原因的失眠
组成及方法:酸枣仁30克,龙眼肉20克,莲子30粒,浮小麦30克,夜交藤30克,天王补心丸1丸。
治疗顽固性失眠偏方
治疗顽固性失眠偏方白僵蚕10克姜黄6克天竺黄3克 蝉衣6克
用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所引起的各种顽固性失眠。
1、太烦躁时睡时醒是因肝
滋养之道:通过食疗也可以有效预防失眠。比如自觉压力大时,可多吃点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等。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玫瑰花茶、熏衣草茶,再加入些有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效果很好。
2、睡着易做梦,睡醒不解乏是因为心
经常熬夜加班,会一点一滴耗损体内的“阴气”,变成“阴虚”体质,就算精疲力竭,上了床也睡不着,要不就是脑袋里连番上演各种梦境,觉得没法好好休息。时间长了更会发现,记忆力在不断下降,同时伴有心慌、面白、头晕等表现。此种情况必须“滋心阴、养心神”。
滋养之道:建议选择桂圆和适量的红枣、莲子及糯米一同煮成粥,早上食用;或用6颗桂圆肉、10克莲子及芡实,加500毫升水煮成茶,每天早晚温热喝一次,能养心安神。但感冒时或有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吃桂圆。
3、体弱者失眠多因肾
年老体弱、久病不愈、劳累过度,或先天体质不足都容易导致人出现睡不安、时睡时醒、腰酸腿软、潮热盗汗等表现,这多是肾阴虚、心火旺所致,应滋阴补肾。
滋养之道:食疗可选用山药、枸杞、粳米一同煮粥,安神助眠。
4、腹胀胸闷而难眠是因脾胃
中医有一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指的是肠胃没顾好,造成胃气失和、消化不良、腹胀不适,就很难一夜好眠。此时需要消食导滞,佐以安神。
滋养之道:此类失眠主要以预防为主。晚餐掌握“77”原则,即尽量晚上7点以前(或睡前3小时)进食,7分饱,菜品清淡。要少吃豆类、青椒等胀气食物,以及辣椒、大蒜及生洋葱等会让人感觉烧胃的辛辣食物。用餐之后稍微走一走再睡觉。
5、病中或病刚好时不能安睡,需清肺火
感受外邪后,人体正气虚弱,易心烦,夜间辗转反侧不能安睡。这多因肺热所致,还会伴有口干身热、小便短赤等表现。
滋养之道:可多吃胡萝卜、木耳、蜂蜜、梨、枇杷等,尤其是枇杷效果较好,当然,不管对于哪种失眠,下午适当运动,晚上用温水泡脚,并按摩脚底“涌泉穴”都会有预防之效。
严重失眠,经常彻夜不眠 茯苓 50克,杏仁30克,枣皮20克,首乌30克,木瓜25克,生地30克,丹参30克,益智仁25克,柏子仁25克,龙胆草25克,红砂糖引。
注意:红砂糖不是与汤药同时服用,而是每晚睡前一个小时服用。
经常失眠,痰多,血压偏高,长期头胀,下身痒,皮炎较重。生地20克,菊花15克,防风15克,陈皮10克,法夏12克,蝉蜕10克,竹茹10克,夜交藤30克
治疗失眠症妙方
方药:生地30克, 百合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一般服用5~7剂,获效。
睡方: 酸枣仁二两,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神效安眠汤
丹参15克
五味子7克
桔梗12克
配制:加水煎汤每天一副,早晚服用,用时加蜂蜜15--20克。一般一个星期之内可完全恢复。
失眠 祖传秘方
组成及应用方法:酸枣仁10克,龙眼肉20克,莲子30粒,天王补心丸1丸。
天王补心丸
【药物组成】丹参25g,当归50g,石菖蒲25g,党参25g,茯苓25g,五味子50g,麦冬50g,天冬50g,地黄200g,玄参25g,远志(制)25g,酸枣仁(炒)50g,柏子仁50g,桔梗25g,甘草25g,朱砂10g。
【方剂主治】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方剂功效】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制备制法】上药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丹参等15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0~3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或加炼蜜50~7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g,小蜜丸1次9g,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
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
2 当代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组而成。上可溯源于《内经·素问》之半夏秫米汤;下又能至现代实验室,因今人实验证明,中医除痰药多有镇静作用;中可以归功于许学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约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一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 (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