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消炎膏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活血消炎膏是我院中药制剂室根据已故老中医杨发胜医师经验方加减生产的一种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外用膏剂,在我院外科、眼科、口腔科等科室广泛应用。此膏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对治疗疮疡早期、跌打损伤、麦粒肿等具有显著疗效。现将活血消炎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 活血消炎膏的制备
1.1 处方组成 生栀子、白蚤休、生草乌、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黄药片、荔枝草、丹参、大黄、白芷、冰片、樟脑等。
1.2 制备方法 取樟脑、冰片研末备用,将余药一同粉碎,过120目筛(眼科用需过200目筛)混均备用。另取适量凡士林、羊毛脂置锅中,以文火加热至沸,然后移出火面,加入药粉并搅拌均匀,待温度降至60℃时,加入樟脑、冰片粉末,并搅拌均匀,趁热分装即得。
1.3 质量控制
1.3.1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软膏,嗅之有樟脑味。
1.3.2 鉴别 本品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较易见,直径80~12μm,棱角不多短钝。(2)取本品10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搅拌使溶化,放冷后过滤,除去凡士林,滤液进行以下实验。①取滤液2ml加FeCl 3 试液1~2天,显污绿色。②取滤液2ml加5%香草醛硫酸溶液3~4天,在沸水浴中加热20min,即显红紫色。
1.3.3 检查 应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软膏剂项下各项规定(附录IR)。
2 临床疗效观察
2.1 病例 治疗组1860病例中,男983例,女87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岁;其中疮疡早期1000例,跌打软组织损伤480例,早期麦粒肿380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7天。对照组381病例中,男202例,女179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岁;其中疮疡早期203例,跌打软组织损伤92例,早期麦粒肿86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7天。对照组中疮疡早期、麦粒肿用鱼石脂软膏外敷治疗观察,跌打软组织损伤用跌打万花油外擦治疗观察。以上所选病例的分组为随机分组,且均为脓肿未形成,无切排指征或皮肤未破者,对于脓肿已形成的未列入此范围。
2.2 使用方法 直接将药膏均匀涂布于患处皮肤,用于麦粒肿时,先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冲洗结膜囊,并涂入四环素可的松软膏以保护角膜,然后用此膏涂患处皮肤上,外敷盖消毒敷料并固定,每天换药1次。
2.3 疗效判定 (1)疮疡早期。治愈:局部红肿热痛及硬结完全消失。好转:局部红肿热痛及硬结明显消退。无效:局部红肿热痛及硬结无明显改善或加重。(2)跌打软组织损伤。治愈:疼痛、肿胀均消失,局部无青紫痕迹。好转:疼痛缓解,肿胀明显消退,局部仍有青紫痕迹。无效:疼痛肿胀无改善。(3)早期麦粒肿。治愈:痛痒感消失,红肿硬结完全消失。好转:红肿硬结明显消退或化脓局限,痛痒感明显减轻。无效:局部红肿疼痛无改善或加重。
2.4 临床观察结果 (1)疮疡早期的两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8.3%,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0.5%,总有效率为66.5%。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2)早期麦粒肿的两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总有效率为99.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3.7%,总有效率为72.1%。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3)跌打软组织损伤的两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4.2%,总有效率为99.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4%,总有效率为62%。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1。
表1 临床观察结果(略)
3 讨论
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此药膏疗效肯定,一般轻者用药1~3次,重者4~6次即可治愈,对炎性病症早期能敷散红肿,中期能促进脓肿形成而破溃,能明显降低手术切排率和缩短病程,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敷上活血消炎膏患者感觉舒适,局部无不适之感,对小儿及皮肤娇嫩的面部、会阴部等亦不会造成皮肤损伤,且敷结力强,易于清洗。而对照组中鱼石脂软膏敷1~2次引起表皮脱落,且不易清洗。
方中白蚤休、丹参、栀子、大黄、黄药片、荔枝草清热泻火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白芷消肿散结止痛;冰片、樟脑辛香开窍,防腐生肌。诸药合成,通过外敷其药力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而达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丹参能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张力,并具抑菌、抗炎作用;白蚤休能抗菌、消炎、止痛,对化脓性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大黄具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川乌、草乌具抗炎、镇痛、局麻作用。共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炎、抑菌、镇痛之效。
本药治疗疮疡早期、麦粒肿效果最佳;对深部间隙的颌面炎症其疗效较差,可配合应用抗菌素治疗,以及其它辅助治疗。本药对乳腺炎、腮腺炎等炎性包块亦有一定疗效。处方中川乌、草乌与半夏配伍属中药十八反范围,但临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单位:437100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