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入寐汤治疗失眠
珍珠入寐汤治疗失眠
作者:刘军吉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本病症在中医学范畴中被称为“不寐”,各年龄段皆有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治疗多口服地西泮、艾司唑仑等抗焦虑、抗抑郁、具有镇定作用的精神类药物。但服用此类药物易形成依赖性,对中枢神经也有一定的损害,并且随着服药时间的增长,药效还呈现递减趋势。笔者运用“珍珠入寐汤”治疗本病有不错的疗效,现分享如下。
方药组成
本方源自许胤宗的名方“珍珠丸”,李克绍老先生也运用“珍珠丸”加减治疗过失眠。笔者在两位医家的治疗基础上,对“珍珠丸”加减化裁形成本方,因疗效显著,且仍以珍珠母为君,自拟名“珍珠入寐汤”。其方药组成为珍珠母、龙骨、柏子仁、酸枣仁、熟地黄、黄连、茯苓、薄荷(后下)、柴胡、清半夏、炙甘草等。本方具有镇静安神、养肝益血、疏肝清热之功效,治疗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1个月前因生气出现失眠症状,渐行性加重,近一周发展为昼夜难眠,最多浅睡1~2 h,口服安定类药物亦无效果,痛苦不堪,2014年9月前来就诊。就诊时症见头晕、乏力,心慌烦躁,纳差,大便略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重按无力。处方:珍珠母45 g,龙骨20 g,柏子仁12 g,酸枣仁12 g,茯苓12 g,熟地黄24 g,黄连8 g,薄荷6 g(后下),柴胡8 g,半夏10 g,炙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当天煎完服后即可安睡4 h,6剂服完每日可安睡6 h左右,其他诸症皆消失,后又服12剂以巩固疗效,电话随访半年失眠未发。
分析
《内经》云:“人卧则血归于肝”。若肝虚则不能藏魂,故本方以珍珠母入肝为君,佐以龙骨镇静安神;酸枣仁、柏子仁皆为益血养肝、养心之品,茯苓亦有益心安神之效;肾为肝之母,故用熟地黄滋肾益血养肝;失眠日久,必有心火,加少许黄连清心火,也符合原方“珍珠丸”充血而不生热之方义。本方为大队补肝之品,为防壅滞,又用少许薄荷和柴胡疏肝。《内经》云:“阳入于阴则寐”,若少阳枢机扭转不利,阳不入阴,定会不寐,故施以柴胡还有转枢之效;而半夏采于夏秋之交,由阳入阴之时,也有引领阳入于阴之功效;最后以炙甘草补阴养血并调和诸药。全方中药皆为临床常用之药,配伍简洁,无毒副作用,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人已运用本方治疗失眠患者一百余人,有效率达到90%以上,适宜临床推广。
延伸阅读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失眠多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之原则,旨在通过调节脏腑、平衡阴阳、调达气血,使阴平阳秘、营卫合和、气血顺达,进而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通过辨证论治予以镇静安神疗法 ;并注重对精神与情志方面的调节治疗。余庭源等运用推拿头面部,同时辅以足底按摩治疗40例不寐,总有效率100%。殷建权等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改善失眠的临床症状。胡金凤应用膀胱经五脏俞穴调解五脏神志治疗失眠症,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为基础,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整虚实”的原则,能在短时间内解除或减轻患者症状。有报道依据“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运用原俞配穴法取穴治疗失眠症68例,在针灸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5.59%。王洪红在临床调研中发现失眠病因虚实夹杂的患者多见 ,实证中出现虚证表现,虚证中掺杂实证表现,即使从本质上属于实证的失眠 ,也同样会有虚证的症状。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立法诊治失眠症取得较好疗效,并根据失眠症临床证候特点 ,确定了失眠病从肝论治的6个主要证候:肝阳上亢、肝郁化火(或化风)、肝郁瘀阻、肝郁犯胃(或横逆)、肝亢肾虚、肝郁犯心。颜德馨教授亦提倡从肝胆论治,将失眠病证型分为肝郁血瘀、肝火上炎、肝血虚弱等型。王慧艳依据王坤山老中医多年治疗失眠症经验,认为失眠常见证型不外乎:肝郁气滞、肝火炽盛、阴阳失调、肝血不足、阴虚燥热、气阳不足,采用中药、针刺、推拿、气功导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治疗,均收满意疗效。(《失眠的中西医治疗》张瀚元1,刘兴山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