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内痔用“槐花散”,简单方便有效,还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或其他大便下血
长内痔用“槐花散长内痔用“槐花散”
作者:代金刚
治内痔偏方:炒槐花、秦皮、白芍、炒地榆各10克,侧柏叶、荆芥穗各8克,炒枳壳、防风各6克,甘草4
克。便秘者加大黄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7日为1个疗程。
内痔是临床常见病,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内痔多以肛门齿线以上发生静脉曲张团块,表面覆以
黏膜常有便血、痔核脱出、便秘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认为,它常由风伤肠络、湿热下注、脾虚气
陷所致,多发于成年人。
槐花苦微寒,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侧柏叶味苦微寒,清热止血,可增强凉血止血之力;荆芥穗辛
散疏风,微温不燥;枳壳可行气宽畅,以达“气调则血调”之目的。四药合用,即《普济本事方》所载
之“槐花散”,可用于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秦皮,清热燥湿;白芍养血缓中止痛;地榆清热凉血,炒用可增强止血之功;防风具有止血作用,配合
芍药等同用,可用于便血;大黄后下通便兼有止血功效;甘草为药中之“国老”,调和药性。
诸药合用,可用于治疗痔疮、溃疡性结肠炎或其他大便下血属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者
。但药性寒凉,故只可暂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以及脾胃素虚者均不宜使用。内痔
出血者平时应加强锻炼,可以多进行提肛呼吸,在吸气的时候用力收缩肛门,可以提升人体阳气,促进
血液循环,饮食上宜多食用含纤维较高的食物,忌辛辣刺激。同时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以早上5:
00—7:00为宜。
附:
槐花的异名叫槐蕊,开放的花朵称“槐花”,花蕾俗称“槐米”。李时珍《本草纲目》:“槐之生也,
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规,二旬而叶成。”又云:“其花未开时,状如米粒,炒过煎
水染黄甚鲜。”槐花用之以未开者为佳。
未开的槐米其外形呈卵状或椭圆状,长约2~6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
瓣。花梗细小,体轻,气微,味微苦、涩,有一种纯朴的清香气。已开的槐花以个大、紧缩、色淡黄绿
、无梗叶者为好。槐花味苦平,性微寒,无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功用。槐花的制法多种多样,
如炒槐花、槐花炭、蜜槐花、醋槐花等。不同的炮炙方法具有不同的药性。民间流传的“止血宜炒用,
清热降火宜生用”即言及此。
槐花的民间吃法大多采用蒸法,即蒸槐花。将采摘好的槐米,去除杂质,洗净略晾干,与面拌之,上笼
蒸熟,再入盐、味精、香油调之,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甜香感。
槐花的药用价值甚为明显,其与夏枯草、山栀、黄芩、菊花等同用,清肝明目。或用单味槐花煎汤代茶
饮,每日10~15g,对高血压和脑溢血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槐花、荆芥穗各等分,为末,用10ml白酒送服
,可治大肠下血;若内服或外用皆可治齿衄(即牙龈出血)。槐花、乌贼骨同量,研末入鼻,治鼻衄(即鼻
出血)。槐花晒干、火炒,去火毒,研末,敷舌上可治舌衄(即舌出血)。槐花与清热解毒之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煎水内服或外用均有解毒之效。(《中国中医药报》 第2547期,作者:韦
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