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搜风逐瘀通络之品具有祛风化痰、破血逐瘀、通络消肿的功效,常见的有穿山甲、蜈蚣、全蝎、僵蚕、水蛭、地龙等。古时就有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记载,如叶天士谓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
李恩宽教授为武汉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师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恩宽教授世传中医,后又师从于黄寿人、章真如、杨济生等全国著名的老中医专家,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均颇有建树,擅长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李恩宽教授旁,发现李恩宽教授在疑难症上经常运用虫类攻伐之品,疗效显著,同时李恩宽教授应用该类药时注重辨证、配伍和用法,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现将典型病例举例及分析如下。
于某,男,67岁。2016年09月28日由家属搀扶就诊。患者自诉头晕明显,卧床亦有眩晕感,不能站立。舌淡苔薄,脉弦细。
2016年11月21日患者由家属陪同就诊,未搀扶,自诉头晕同前,但可忍受。未诉服药后有任何不适。舌淡苔薄,脉弦细。守上方加桃仁100 g,红花100 g。研末水泛丸,每日3次,每次7 g。仍嘱咐患者饭后即刻服药。
2017年03月08日患者独自就诊,自诉头晕明显减轻。仍未诉服药后有任何不适。查体右下肢静脉曲张。舌淡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加白芍250 g,甘草50 g。研末水泛丸,每日3次,每次7 g。仍嘱咐患者饭后即刻服药。
按:此案李恩宽教授诊为脾胃气虚,无力运化津液致痰瘀阻络,着于颈脉所致。方用四君子汤改良方(人参换成党参,因党参性质平和,不燥不腻,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较为适合)益气健脾;黄芪、当归补气活血;虫类搜风逐瘀通络之品(水蛭、蜈蚣、穿山甲、僵蚕、地龙、土鳖虫)通络拔毒,复通久瘀之络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虫类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疗效显著:水蛭不仅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还能使血管壁斑块消退;土鳖虫亦有降血脂的作用,同时能明显降低主动脉及头臂动脉硬化;蜈蚣、穿山甲、地龙能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血流变。
虫类攻伐之品多有小毒,对胃部有刺激,李恩宽教授常嘱咐患者“放筷子即刻服药”,即通过饭后服药的方法减少药物副作用。并且李恩宽教授在虫类药的使用中采取逐渐加量的方法,在确认疗效且患者身体无不适的情况下加量续进,保证虫类药的用药安全。李恩宽教授辨证准确,加之合理谨慎使用虫类攻伐药,配丸药以缓攻,故能收此良效。
黄某,男,53岁。因胃部不适、反酸,反复治疗无效,于2016年05月18日在李恩宽教授处首次就诊。就诊过程中,自述除胃部不适外,近日排便困难、肛门痛、鲜血点滴而下,舌淡苔薄,脉细。
李老用3倍量全蝎与1倍量蜈蚣配伍治疗痔疮,一是取两者功效相同、相须为用增强攻毒散结的作用;二是取全蝎治疗痔疮疗效明确,方中加大全蝎用量,增强疗效。另蜈蚣与全蝎均为有毒饮片,为用药安全考虑应中病即止,所以该患者复诊时痔疮好转即停用蜈蚣、全蝎。
2017年04月05日二诊,患者自觉乏力好转,服药后嗳气,其余尚可。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加蒲公英50 g,山慈姑10 g,麦芽50 g。颗粒剂,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7年04月12日三诊,患者诉乏力、纳差好转,头部燥热。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加女贞子30 g。颗粒剂,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7年04月19日四诊,患者诉嗳气、头部燥热好转。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7年05月03日五诊,患者诉一切尚可,查空腹血糖高,要求中药调理。舌偏红苔薄,脉弦。3月29日方加郁金15 g,青黛15 g,山慈姑15 g。颗粒剂,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7年05月17日六诊,患者诉一切尚可,血糖控制亦可。舌淡苔薄,脉弦。守4月19日方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此后患者病情稳定,定期复诊,随证加减用药,2017年11月22日复诊时仍未有出现黄疸症状,说明病情控制良好。
虫类药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代医家补充完善,在治疗疑难顽症方面常能取得独特疗效。李教授临床辨证运用虫类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胆大心细又谨慎渐进,均取得显著疗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为中药临床药师深入虫类药的安全使用开阔了思路,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