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用药:归脾丸+天麻素片+褪黑素胶囊
用药解读:中医中失眠属于不寐范畴,辩证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心脾两虚为其中一类,现代理解,脾气虚弱则脾胃运化功能不全,气血生化减少,脑部供血减少,容易引发失眠症状,压力较大也会出现上述情况,常见症状表现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易醒、精神萎靡、疲惫、形体消瘦、舌边齿痕等。归脾丸滋补心脾,可有效延长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天麻素片可改善神经衰弱症状,两药联合,对于神经衰弱、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疗效显著。
注意要点:褪黑素不是所有人群适用,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人群慎用。
归脾丸来源古方,可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所致的多种类型疾病,药店人需要熟练掌握其作用原理、适应人群,通过正确辩证,合理给顾客推荐。但需要注意的是丸剂多久服,对于归脾丸这类补益药物合理的疗程要用对于疾病的改善也相当重要。
联合用药:归脾丸+天麻素片+褪黑素胶囊
【组成】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0g 茯神12g 当归10g 酸枣仁15g 龙眼肉15g 远志10g 炙甘草5g 木香10g 大枣10g
水煎服 分两次服用 饭后服用
【组成】人参、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g);木香1.5g;炙甘草1g
【组成】人参叶、白术、茯神、远志、合欢皮各15g,黄芪、甘草、龙眼肉各10g,当归、木香各6g,酸枣仁20g。1日1剂,加水500ml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茯神、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甘草。
归脾汤合交泰丸加减治疗。处方:党参15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0g,朱茯苓15g,远志12g,木香10g,酸枣仁12g,炙甘草8g,肉桂3g,黄连6g,夜交藤30g,合欢皮15g,丹参30g。
用法:每日1剂,分2次分别于中午及睡前1小时温服。
交泰丸出自明代韩懋《韩氏医通》:“黄连生用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肾交于顷刻。”清代王士雄《四科简效方》为该方命名,“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原文药少字简,后世医家对该方方义解释争论较多,有列为滋阴泻火之方,或释为补阳泻火之剂,还有作为引火归原解,使后学者常常茫然无措。现寻求文献,请教罗老师,学习体会如下:
临床应用
中医药方交泰丸:治疗失眠,口糜,心悸经典案例
失眠
(1)不寐案
病例:姜某,女,51岁。因“失眠两月”就诊,症见心烦,不寐,夜间胸闷心慌反复发作。停经1年。舌淡红,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不寐,证型为脾肾亏虚,心肾不交。处方:党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黄芪30克、 仙茅15克、仙灵脾10克、杜仲30克、巴戟天20克、当归15克、煅龙牡各30克、黄 连10克、肉桂2克。
按语:本病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年过半百,肾气渐虚,肾水不能上济心火,水火不济,阴阳不交而见失眠;心火独亢,心神失养而见胸闷、心烦、心慌。从舌脉象分析又有脾气亏虚之象,故辨证脾肾亏虚,心肾不交。方用四君子合二仙汤合交泰丸,加杜仲、巴戟天补肾,当归养心血, 煅龙牡安神。
中医药方交泰丸:治疗失眠,口糜,心悸经典案例
口糜
(2)口糜案
病例:李某某,男,38岁。反复口舌生疮1月就诊,症见口舌生疮反复,胸闷,寐差,腰膝酸软,乏力,畏寒肢冷,小便频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中医诊断:口糜,辨证为心肾不交。处方:生熟地15克、山茱萸20克、制附子15克、白芍10克、 杜仲30克、泽泻15克、淮山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黄连10克、肉桂2克。
中医药方交泰丸:治疗失眠,口糜,心悸经典案例
心悸
(3)心悸案
病例:罗某,女,38岁,心悸1年就诊。症见心悸,心烦,头晕,情绪焦虑不稳,体胖,多汗,寐差,口干口苦,舌尖红,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心悸,心脾亏虚,心肾不交。处方:党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远志10克、龙眼肉30克、黄连10克、肉桂2克、煅龙牡各30克。
按语:本病西医诊断为抑郁证,从症候分析,表现为心脾两虚,又有心火亢盛之象。患者平素劳累,长期情志抑郁,思虑过度,心脾两虚,七情内郁,心火内盛,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而发本病。故治疗当养心健脾,交通心肾。
药物组成:生地黄、木通、黄连、肉桂、茯神、夜交藤、杭菊花、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