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型失眠患者经常做噩梦,时时易惊醒,睡眠浅,平素胆怯易受惊吓,经常精神恍惚、注意力无法集中。
主方:温胆汤
功效:清热化痰,调气安神(黄煌教授称之为壮胆方)
方药组成:
姜半夏20g、 茯苓20g 、 陈皮10g 、 甘草5g
竹茹12g、 枳壳15g、 生姜3~5片、 红枣20g。
加减:
1、 烦躁而心下痞硬,加黄连5-10g,即黄连温胆汤。
2、伴焦虑不安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
3、惊悸恶梦加龙骨、牡蛎。
4、头痛加川芎、丹参;眩晕加天麻。
5、顽固失眠者加夜交藤30~60克。
6、伴神志不宁、精神恍惚者合定志丸(人参、菖蒲、远志、茯苓)
温胆汤附方:
(一) 高枕无忧散。
乃温胆汤加人参、酸枣仁、石膏、麦冬、龙眼肉等益气养阴除烦。主治气阴两虚或气血不足之心胆虚怯、昼夜烦躁不睡、百方无效者。(本方之妙在于石膏,可缓解失眠常见的烦燥不安。石膏为清热泻火之良品,用于失眠,医家大多虑其寒凉伤脾,实际上控制好石膏的用量完全不必担心。清代名医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指出:“石膏清心肺,治烦躁。”古人在《圣惠方》中用石膏配粳米、葱白治疗痫证,表明石膏有镇静安神作用。综合全方,扶正祛邪兼顾,益气而不滞,养阴而不壅,祛痰而不燥,对于长期失眠少阳枢机不利,津气失调,心虚胆怯者用之,每获佳效,谓其“高枕无忧”实非过誉也。)
(二) 竹茹温胆汤
乃龚廷贤《万病回春》收录的方。是在温胆汤基础上加了柴胡、香附、人参、麦冬、黄连、桔梗等六味药,原治“伤寒日数过多,其热不退,梦寐不宁,心悸恍惚,烦躁多痰而不愈者”。日本汉方医家对本方的定位,说是用于热病过后,已经过去了小柴胡汤证,但是又比竹叶石膏汤证偏实一点,同时伴有面颊潮红、咳嗽以及脉滑、舌白者。用治失眠,其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舒缓神经系统,可以达到放松大脑的作用;人参、麦冬补气养阴,补充人体的物质基础,增强胃肠道的消化机能,张仲景用人参,主要用于汗、吐、下之后,津液不足的状态;而麦冬则可以让人长肌肉、补气力、悦颜色、续绝伤。黄连除烦,治疗因热充血导致的烦悸而心下痞。桔梗有升提气机的作用,与枳壳配伍,一升一降调理气机,桔梗亦能够排脓,所谓的排脓就是抗充血渗出。
(三) 十味温胆汤
方出《证治准绳》,是在温胆汤基础上加人参、熟地、酸枣仁、远志。适用于病程较长身体羸瘦、精神疲倦的心脏疾患、神经衰弱患者,临证以失眠、心悸、健忘为主证。
十六.胆虚失眠
特征和症状:舌体胖大,舌苔黄腻,舌侧齿印,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失眠纳差,心焦意乱,心悸等等
主要症状有虚烦不眠,心慌心跳,容易惊恐,多疑虑,常叹息。可见于某些癔病,神经衰弱病人。
临床上胆虚热居多,治疗一般用黄连温胆汤,其主要成分有:黄连10克,陈皮20克,枳实20克,竹茹20克,郁金20克,生姜20克,大枣5枚,水煎服,日三次,
中成药有:逍遥丸,小柴胡颗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