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治方
化血丹,治咳血,兼治吐衄。
花蕊石(煅存性)9克 三七6克 血余(煅存性)3克
共研细,分两次开水送服。
寒 证
原书用治虚热吐血,余用于虚热感冒及虚热咳血,经数十年临床实践证明,效果亦佳。凡证属气队两虚,外受寒邪,症现畏寒发热,咳嗽,痰中带血,舌润略腻,脉紧或弦紧,经服止血、凉血之剂而咳血不止者,采用此方,轻者l~2剂,重者3剂,即可收到热退咳血并止之效。
炙麻绒6克 苏条参30克 杭白芍15克 桂枝10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10克 当归15克 黄芪15克 甘草6克 炮姜9克
热 证
支扩膏,可用于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亦可用于肺结核咯血。
北沙参120克 天冬60克 麦冬60克 五味子48克 熟地黄240克 生地黄60克 蒸白术48克 茯神60克 远志48克 酸枣仁36克 冬虫夏草60克 龟板120克 北枸杞120克 夏枯草60克 川贝母60克 当归身60克 银柴胡48克 川黄连30克 川楝肉36克 紫丹参48克 甘草24克
上述共2l味药,用清水适量文火煎熬,取其头、二煎之药液,去渣浓缩,后加入适量蜂蜜和冰糖收膏,装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10~15克,温开水送服。
天地丸,治咳血。
天门冬500克 怀生地黄(酒拌炒,锅内蒸至黑)250克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3丸,温酒送下,日进3服。
虚 证
人有痰中吐血如血丝者,日间则少,夜间则多,咳嗽不已,多不能眠。方用化丝汤。
熟地30克 麦冬15克 贝母3克 玄参15克 茯苓9克 苏子3克 地骨皮9克 沙参9克 荆芥(炒黑)3克水煎服。
人有咯血者,血不骤出,必先咳嗽不己,觉喉下气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后快。方用六味地黄汤。
熟地30克 山茱萸9克 山药9克 麦冬30克 五味子3克 茯苓 泽泻 丹皮各6克
水煎服。连服4剂,血必不咯矣,服1月痊愈。
麦门冬饮子,治吐血久不愈。
黄芪3克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人参各1.5克 五味子10个
上为粗末,都作l服。水2盏,煎至l盏,去渣,不拘时热服。
补络补管汤,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生龙骨(捣细)30克 生牡蛎(捣细)30克 萸肉(去净核)30克 三七(研细)6克
前3味水煎,送服三七细末。服之血犹不止者,可加赭石细末15~18克。
一妇人,年三十许,咳血三年,百药不效,即有愈时,旋复如故。后愚诊视,其夜间多汗,先用龙骨、牡蛎、萸肉各30克煎服以止其汗,1剂汗止,再服1剂,咳血之病亦愈,自此永不反复。
加味地黄汤,治嗽而有血,痰易出者。
生地9克 淮山药6克 萸肉 丹皮 茯苓各4.5克 泽泻(盐水炒) 侧柏(炒成炭,研)各3克水煎服。如嗽而痰少难出者,加天冬、麦冬、百合。
天门冬丸,治吐血、咯血。大能润肺止嗽。
贝母10.5克 天冬15克 杏仁10.5克 阿胶(蛤粉炒珠) 茯苓各7.5克
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噙化l丸,津咽下。
咳血既愈之后,宜服益阴地黄丸。
熟地500克 山药240克 麦冬300克 北五味90克 山茱萸240克 丹皮180克 茯苓180克 地骨皮300克 泽泻120克
上药共为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服1年,永不再发。
食疗方
治咳血、吐血、虚劳嗽神方。(虚证)
乌梅汁 梨汁 柿霜 白沙糖 白蜜 萝卜汁各120克 生姜30克 赤苓末240克 款冬花(乳汁浸,干)60克 紫菀末60克10味共入砂锅内,熬成膏,丸如弹子大。每l丸,临卧含化咽下。
八汁饮,治燥咳咯血。(热证)
甘蔗汁1酒杯 鲜芦根汁l酒杯 生莱服汁半酒杯 生池藕汁l酒杯 鸭梨汁l酒杯 鲜荷叶汁2匙 生白果汁2匙 陈京墨汁3匙 先用七汁和匀,重汤炖温,冲入京墨汁。缓缓灌之,不住口。
治咳嗽肺痿、吐血气喘等症。(虚证)
用猪肺1个,倒悬滴尽血水,又用大萝卜10个捣烂,用新砂锅1个,水5碗,煮前萝卜烂,滤去渣,添蜜120克,鸡子清10个,不用黄,与蜜搅匀,却装入肺内;又用款冬花、五味子、诃子去核各3克,白矾1.5克,俱为末,通搅蜜入鸡清内,入肺管煮熟,空心服之,其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