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 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肩周炎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多人在探讨其病因, 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来改变其预后不良的状况。肩周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它 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到目前为止肩周炎的病因还没有完全被阐明。
[0003] 对于肩周炎所引起的疼痛所使用的西药中,或是消炎效果好但不止痛,或是止痛 却不消炎。而且西药容易产生难以避免的副作用,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现 有抗体内外炎痛药物,多采用口服或注射全身性用药,使整体药浓度达到一个有效水平,才 能在发病部位达到消炎的目的,这样造成了给药量的加大和浪费,也同时带来肝脏分解、肾 脏排泄、肠胃刺激,增加代谢等负担,产生副作用。
[0004] 中医理论认为,肩周炎的成因,大多由于水湿外侵、复感风邪,或外感风邪,兼以挟 湿,以致发病,或筋络拘急,或麻木不仁等症,且往往迀延日久,形成慢性疾患。肩周炎的发 病机理有内外二因。内因主要有禀赋不足,卫气不足,或劳累过度,正气损伤。即现代医学 所说的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外因主要有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机体,搏于气血,不得宣通。 因此本病虚实互见,错综复杂,形成恶性循环,其痛彻骨,迀延难愈。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中药及制备 方法,本发明中药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中药,其原 料药材包括:分枝火绒草,大块瓦,风寒草,小茅香,白乳菇,王孙,路边姜,亮叶桦皮,臭樟, 扁藤,野茶辣,红楓荷,梵天花根,铁蕨鸡,琴叶榕,细叶铁线莲和水红木根。
[0007]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分枝火绒草10~20份,大块瓦5~ 15份,风寒草5~15份,小茅香40~50份,白乳葫30~40份,王孙40~50份,路边姜 10~20份,亮叶桦皮30~40份,臭樟5~15份,扁藤20~30份,野茶辣20~30份,红 楓荷10~20份,梵天花根20~30份,铁蕨鸡10~20份,琴叶榕10~20份,细叶铁线莲 5~15份和水红木根20~30份。
[0008]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分枝火绒草10~15份,大块瓦 5~10份,风寒草5~10份,小茅香40~45份,白乳燕30~35份,王孙40~45份,路边 姜10~15份,亮叶桦皮30~35份,臭樟5~10份,扁藤20~25份,野茶辣20~25份, 红楓荷10~15份,梵天花根20~25份,铁蕨鸡10~15份,琴叶榕10~15份,细叶铁线 莲5~10份和水红木根20~25份。
[0009]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分枝火绒草12份,大块瓦6 份,风寒草8份,小茅香44份,白乳菇31份,王孙41份,路边姜12份,亮叶桦皮33份,臭樟 7份,扁藤23份,野茶辣21份,红楓荷14份,梵天花根22份,铁蕨鸡12份,琴叶榕13份,细 叶铁线莲6份和水红木根24份。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11]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4倍的醇 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 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 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 获得干霄;
[0012]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 150~200目的超微细粉;
[0013]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 3~0. 6倍的微晶纤维 素、0. 3~0. 6倍的淀粉、0. 005~0. 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 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0015]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 3~5cm,浸泡3~5小时;
[0016]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90~120分钟至药液的剂 量为300~5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0017]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5cm,浸泡2~3小 时;
[0018] 第四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60~90分钟至药液的剂 量为200~4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分枝火绒草, 大块瓦,风寒草,小茅香,白乳菇,王孙,路边姜,亮叶桦皮,臭樟,扁藤,野茶辣,红楓荷,梵天 花根,铁蕨鸡,琴叶榕,细叶铁线莲和水红木根。
[0021]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0022] 分枝火绒草:【来源】为菊科植物戟叶火绒草的全草。【性味】味淡,辛,性温。【功 能主治】祛寒止痛。主胃寒,腹痛,风湿关节疼痛。
[0023] 大块瓦:【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地花细辛的根、根茎或全草。【性味】辛,温。【归 经】归肺,心,肝,肾经。【功能主治】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止痛消肿。主风寒感冒,头痛,鼻 渊,痰饮咳喘,风湿痹痛,毒蛇咬伤。
[0024]风寒草:【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聚花过路黄的全草。【性味】辛,微苦,性微温。【功 能主治】祛风散寒,化痰止咳,解毒利湿,消积排石。主风寒头痛,咳嗽痰多,咽喉肿痛,黄疸, 胆道结石,尿路结石,小儿疳积,痈疽疔疮,毒蛇咬伤。
[0025] 小茅香:【来源】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 血舒筋。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0026] 白乳菇:【来源】为红菇科真菌辣乳菇的子实体。【性味】苦,辛,性温。【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
[0027] 王孙:【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巴山重楼的根茎。【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散寒 祛湿,通络止痛,止血生肌。主寒湿久痹,腰肢冷痛,外伤出血。
[0028] 路边姜:【来源】为姜科植物姜花的根茎。【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散 寒,温经止痛。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风湿痹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
[0029] 亮叶桦皮:【来源】为桦木科植物亮叶桦的树皮。【性味】甘,辛,性微温。【功能主 治】祛湿散寒,消滞和中,解毒。主感冒,风湿痹痛,食积饱胀,小便短赤,乳痈,疮毒,风瘆。
[0030] 臭樟:【来源】为樟科植物云南樟的果实或木材。【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肺, 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脘腹胀痛,腹泻。
[0031] 扁藤:【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根或藤茎。【性味】辛,酸,平。【归经】归心, 肝经。【功能主治】祛风化湿,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中风偏瘫,跌打损伤。
[0032] 野茶辣:【来源】为楝科植物灰毛浆果楝的根、树皮或叶。【性味】辛,苦,微温。【功 能主治】祛风化湿,行气止痛。主感冒发热,疟疾,痢疾,脘腹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烫 伤,皮炎,外伤出血。
[0033] 红楓荷:【来源】为桑科植物二色波罗蜜的根。【性味】甘,性温。【归经】祛风化湿, 活血通络。主风湿
痹痛,腰痛,半身不遂,跌打瘀肿。
[0034] 梵天花根:【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肝,肺, 胃,脾,肾经。【功能主治猶脾化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劳倦乏力,肝炎,疟疾,水肿,白 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0035] 铁蕨鸡:【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多羽新月蕨的根茎。【性味】寒,苦,涩。【归经】归 心,胃经。【功能主治】通经活络,理气化湿。主月经不调,痢疾,气滞胃痛,劳伤疼痛。
[0036] 琴叶榕:【来源】桑科植物琴叶榕的根、叶。【性味】味甘,微辛,性平。【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黄疸,疟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痈,痛经,闭 经,痈疖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0037] 细叶铁线莲:【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芹叶铁线莲的地上部分。【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痛,健胃消食,杀虫。主风湿痹痛,消化不良, 呕吐,包囊虫病,阴囊湿瘆,疮痈肿毒。
[0038] 水红木根:【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说红木的根。【性味】味苦,性凉。【功能主治】祛 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主风湿痹痛,胃痛,肝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跌打损 伤。
[0039]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分枝火绒草10~20份,大块瓦5~ 15份,风寒草5~15份,小茅香40~50份,白乳葫30~40份,王孙40~50份,路边姜 10~20份,亮叶桦皮30~40份,臭樟5~15份,扁藤20~30份,野茶辣20~30份,红 楓荷10~20份,梵天花根20~30份,铁蕨鸡10~20份,琴叶榕10~20份,细叶铁线莲 5~15份和水红木根20~30份。
[0040]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分枝火绒草10~15份,大块瓦 5~10份,风寒草5~10份,小茅香40~45份,白乳燕30~35份,王孙40~45份,路边 姜10~15份,亮叶桦皮30~35份,臭樟5~10份,扁藤20~25份,野茶辣20~25份, 红楓荷10~15份,梵天花根20~25份,铁蕨鸡10~15份,琴叶榕10~15份,细叶铁线 莲5~10份和水红木根20~25份。
[0041]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分枝火绒草12份,大块瓦6 份,风寒草8份,小茅香44份,白乳菇31份,王孙41份,路边姜12份,亮叶桦皮33份,臭樟 7份,扁藤23份,野茶辣21份,红楓荷14份,梵天花根22份,铁蕨鸡12份,琴叶榕13份,细 叶铁线莲6份和水红木根24份。
[004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43]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4倍的醇 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 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 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 获得干霄;
[0044]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 150~200目的超微细粉;
[0045]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0.6倍的微晶纤维 素、0.3~0.6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 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004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0047]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 3~5cm,浸泡3~5小时;
[0048]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90~120分钟至药液的剂 量为300~5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0049]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5cm,浸泡2~3小 时;
[0050] 第四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60~90分钟至药液的剂 量为200~4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0051]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 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0052] 实施例1胶囊剂
[0053] 取分枝火绒草120g,大块瓦60g,风寒草80g,小茅香440g,白乳葫310g,王孙 410g,路边姜120g,亮叶桦皮330g,臭樟70g,扁藤230g,野茶辣210g,红楓荷140g,梵天花 根220g,铁蕨鸡120g,琴叶榕130g,细叶铁线莲60g和水红木根240g ;
[0054] 按以下步骤制备:
[0055]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倍的醇浓 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 对于药渣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80 %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 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0056]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小时,粉碎过筛获得150 目的超微细粉;
[0057]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6倍的微晶纤维素、0.6倍 的淀粉、〇. 03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 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0058] 实施例2汤剂
[0059] 取分枝火绒草140g,大块瓦80g,风寒草50g,小茅香410g,白乳葫330g,王孙 430g,路边姜110g,亮叶桦皮350g,臭樟90g,扁藤200g,野茶辣230g,红楓荷120g,梵天花 根240g,铁蕨鸡150g,琴叶榕110g,细叶铁线莲80g和水红木根210g;
[0060] 按以下步骤制备:
[0061]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 3cm,浸泡5小时;
[0062]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12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 5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0063]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浸泡3小时;
[0064] 第四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9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 4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0065] 毒性实验:
[0066]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30~40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 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 胶囊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8. 4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 给药剂量为42. 4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 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 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 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剂LD50M2. 4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84. 8生药/ 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8. 4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 量为〇.14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35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 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06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0067]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胶囊剂对小鼠按13. 88、22. 32和43. 56g生药 /kg连续用药15周(l.Oml/lOO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 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 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 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 安全。
[0068] 临床资料:
[0069]病例选择:全部86例病例均为2011年8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患者。将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人,男性18人,女性26人,年龄45~58岁;对照 组42人,男性17人,女性25人,年龄44~56岁。两组在年龄、病程、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 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〇. 05)。
[0070] 诊断标准:
[0071] (1)50岁前后,有肩部损伤史或曾有局部固定史,或有偏瘫史,受寒、受潮湿史。
[0072] (2)缓慢发病,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上举外展及肩部旋转活动受限, 其中以外旋受限尤著,在急性期以肌肉挛缩为主,慢性期以关节痉挛为主,日常生活如梳 头、穿衣、束带、举臂等动作均感困难。
[0073] (3)肩前方、肩突、肩峰下、结节间沟、三角肌附着处、肩胛骨内上角、四边孔左右、 肩胛间等处有压痛,关节外旋、内旋、外展、上举均受限,三角肌及冈上、下肌均有不同程度 萎缩。
[0074](4)X线检查显示肩胛冈轴线与肱骨轴线夹角〈140°,肱骨大结节骨质疏松或囊 变或大结节钙化。
[0075] 中医辨证:
[0076] 寒湿痹阻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沉重感,舌质淡, 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0077] 治疗方法:
[0078] 对照组:口服西药芬必得口服西药芬必得0.3g/次,每天2次。30天一疗程。
[0079]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胶囊剂每次4粒,每天3次。30天一疗程。
[0080]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患肢功能前屈,上举达到正常活动,肩部疼痛完全消失,功 能恢复正常,工作无影响。显效:患肢功能前屈,上举后臂伸虎口达十二胸椎,有轻微疼痛 感,工作无明显影响。好转:患者肩部功能有所改善,活动度基本正常,疼痛明显减轻。无 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
[0081] 治疗结果:见下表。
[0082]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分枝 火绒草,大块瓦,风寒草,小茅香,白乳菇,王孙,路边姜,亮叶桦皮,臭樟,扁藤,野茶辣,红楓 荷,梵天花根,铁蕨鸡,琴叶榕,细叶铁线莲和水红木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分 枝火绒草10~20份,大块瓦5~15份,风寒草5~15份,小茅香40~50份,白乳葫30~ 40份,王孙40~50份,路边姜10~20份,亮叶桦皮30~40份,臭樟5~15份,扁藤20~ 30份,野茶辣20~30份,红楓荷10~20份,梵天花根20~30份,铁蕨鸡10~20份,琴 叶榕10~20份,细叶铁线莲5~15份和水红木根20~30份。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 下:分枝火绒草10~15份,大块瓦5~10份,风寒草5~10份,小茅香40~45份,白乳 菇30~35份,王孙40~45份,路边姜10~15份,亮叶桦皮30~35份,臭樟5~10份, 扁藤20~25份,野茶辣20~25份,红楓荷10~15份,梵天花根20~25份,铁蕨鸡10~ 15份,琴叶榕10~15份,细叶铁线莲5~10份和水红木根20~25份。
4. 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 下:分枝火绒草12份,大块瓦6份,风寒草8份,小茅香44份,白乳菇31份,王孙41份,路 边姜12份,亮叶桦皮33份,臭樟7份,扁藤23份,野茶辣21份,红楓荷14份,梵天花根22 份,铁蕨鸡12份,琴叶榕13份,细叶铁线莲6份和水红木根24份。
5. 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4倍的醇浓度 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 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 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 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 150~2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 3~0. 6倍的微晶纤维素、 0. 3~0. 6倍的淀粉、0. 005~0. 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 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6. 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 5cm,浸泡3~5小时;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90~12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 300~5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5cm,浸泡2~3小时; 第四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60~9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 200~4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7. -种权利要求1至4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4倍的醇浓度 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 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 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 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 150~2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 3~0. 6倍的微晶纤维素、 0. 3~0. 6倍的淀粉、0. 005~0. 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 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8. -种权利要求1至4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其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 5cm,浸泡3~5小时;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90~12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 300~5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5cm,浸泡2~3小时; 第四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60~9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 200~4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分枝火绒草,大块瓦,风寒草,小茅香,白乳菇,王孙,路边姜,亮叶桦皮,臭樟,扁藤,野茶辣,红枫荷,梵天花根,铁蕨鸡,琴叶榕,细叶铁线莲和水红木根。本发明中药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IPC分类】A61P19-02, A61P29-00, A61K36-896
【公开号】CN104740209
【申请号】CN201510178585
【发明人】马扩助, 赵宝祥
【申请人】马扩助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