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是发生于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好发于2~3个月婴儿的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可累及。初发皮疹为对称分布的红斑,逐渐出现皮疹、丘疹、丘疱疹、水疱,常因搔抓、摩擦导致水疱破损,形成渗出糜烂面,水疱干涸后形成黄色结痂,感染后形成脓痂。因其病因不完全清楚,临床多采用抗炎、抗组胺,外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但易复发,日久不愈。中医文献中对婴儿湿疹早有论述,称之为“奶癣”。《诸病源候论》中说:“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医宗金鉴》谓:“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全身。”究其病因为:湿热内蕴,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本病。
婴儿湿疹同其他临床常见皮肤病一样,病因复杂,缠绵难愈,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也是很棘手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小儿的生理特性、发病原因及诱因,结合中医理论,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发育未臻完善。在胎孕期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营养过剩,素食腥燥、炙煿厚味、辛辣食品,胎禀湿热偏重。(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加之生产后,母乳喂养偏少,喂养不当,使婴儿脾胃受伤,运化失常,脾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湿热蕴于肌肤而发湿疹。因此,治疗婴儿湿疹,清热、祛湿、健脾至关重要。在治疗湿疹过程中,嘱患儿母亲及患儿注意鱼、虾、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还要注意患儿避免化妆品、化纤类衣物、房屋装修饰品的接触,这些是预防婴儿湿疹复发的关键。(以上内容摘自:《清热祛湿健脾治疗婴儿湿疹的体会》作者 / 臧秀峰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医院,《中国民间疗法》2013年第11期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