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卓思源 王开兴 杨凯
安徽省中医院
编辑 / 张芊芊 ⊙ 校对 / 许红
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虽为皮肤病变,而实为脏腑气血不调。丹栀逍遥散出自明·薛己编撰的《内科摘要》,具有疏肝健脾,和血调经的功效。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徐经世治疗痤疮,善从内调治。现将其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痤疮的典型病案总结如下。
案例1
余某某,女,22岁。2009年2月15日初诊。患者面部痤疮,反复发作多年,曾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近期加重,面部潮热,手足心热,经常有汗,月经周期提前3~7天,量少色黯,纳差,小便黄,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有力。按其脉症,此乃肝郁化火,气血瘀滞之象。
治以清肝泄热,调和气血法,拟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南沙参12克,杭菊花15克,焦栀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冬桑叶10克,茺蔚子15克,炒丹皮10克,蝉蜕6克,甘草5克,灯心草3克。
10剂,水煎服,日1剂,连服10天。
服药后诸症皆有改善,面部痤疮减少,面部潮热、手足心热出汗等症都减轻。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有力。守上方再服10剂。三诊时诸症皆有明显改善,其他症状也基本消除。为清除余邪而善后,故守原方再进10剂。药尽病除,取得了满意疗效。
本案患者肝郁化火,肝火夹湿热上炎,故面部潮热。气血瘀滞再加湿热蒸腾共凝面部而成痤疮。手足心热经常有汗,乃是阳明胃热和心肾有火。方用杭菊花、焦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清热燥湿。赤芍、茺蔚子、炒丹皮凉血活血,调和气血。(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连翘清热解毒透邪,善清心火而散上焦风热,又能消痈散结,以助上药消散面部瘀结。冬桑叶疏散风热,润燥凉血,南沙参滋阴以制火,蝉蜕疏散风热,灯心草清心除烦,清热利尿,泻心通淋。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泄热,调和气血之功。因药切中病机,故取效甚捷。
案例2
文某某,女,22岁。2009年3月10日初诊。患者面部痤疮,反复发作多年,经多次治疗无效。手足心热,经常有汗,偶有手指、面部发麻,饮食可,月经周期正常,色黯量多。舌红,苔黄腻,脉细滑微弦。按其脉症,此乃血虚肝郁,郁而化热,湿热雍塞面部所致。
治以养血柔肝,清热化湿,拟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熟女贞15克,旱莲草15克,杭白芍20克,干生地18克,炒栀子10克,杭菊花15克,茺蔚子15克,冬桑叶10克,蝉蜕6克,延胡索15克,甘草5克。
10剂,水煎服,日1剂,连服10天。
2009年3月20日二诊:药后诸症皆有改善,痤疮减少,手足心热且经常有汗,偶有手指面部发麻等症都有好转。说明上药切对病机,症状减轻,但未根除。舌红苔黄腻,脉细滑微弦。按其病症,此乃仍为血虚肝郁,郁而化热,湿热雍塞面部之象。仍拟予养血柔肝,清热化湿法为治。拟方丹栀逍遥散加减。守上方再用10剂。水煎服,日1剂,连服10天。
2009年4月5日三诊:药后诸症明显改善,面部痤疮大部分消除,只有少数仍留于面部,手足心热且经常有汗,偶有手指面部发麻等症状明显减轻。为继续清除余邪而善后,再用上方继以调之。上方10剂,水煎服,日1剂,连服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