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衍宗丸是一剂治疗男性不育的古方。据考证,该方源于唐代,《悬解录》、《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子类神仙家”和《通志·艺文略》“道家外丹”均有记载,张果献给唐玄宗的圣方——五子守仙丸,即是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该方味温,但不燥不峻,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的要方,久用无大碍。诸药配伍共达清利湿热,益气健脾,补肾之功。
1五子衍宗丸的临床应用
1.1阳痿
阳痿是青年男子未到性欲衰退期,临房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坚而不久,一直不能完成正常性交的一种常见病症。国外有关资料统计,在成年男子,发病率大约有37%~42%。国内的有关资料统计,成年男性中,阳痿患者大约为15%,且发病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
本病按发病原因分为功能性阳痿与器质性阳痿,多为功能性病变,属器质性病变的较少;按表现程度分为完全性阳痿与不完全性阳痿。阳痿之病名是中西医通用之名,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在肝肾。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而司二阴;肝藏血,主筋,肝经之脉绕阴器,前阴为宗筋之所聚;其致病因素多为情志内伤、湿热、虚损等。中医治疗以疏肝解郁,益气、补肾温阳为基本治则。
笔者用五子衍宗丸合逍遥散加味化裁治疗该病30余例,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现举例说明:
张某,男26岁,教师。2007年9月18日就诊。主诉:曾犯手淫毛病。婚后3年,色欲过度,致使阳物举而不坚,近年来发展到阳物不举,腰膝酸软,畏寒,精神萎靡,心烦郁闷,时有失眠头晕。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无力。中医诊断:阳痿,肾阳亏虚,肝郁筋痿。治法:温阳化气,疏肝解郁,益精起痿。方药:菟丝子30g,覆盆子15g,车前子(另包)15g,五味子10g,枸杞子15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5g,柴胡8g,薄荷(另后)5g,川牛膝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服药5天后,9月24日前来复诊。病人自诉:腰膝酸软、畏寒、精神萎靡、心烦郁闷、时有失眠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晨起有勃起感,但还有乏力、失眠,舌质淡、苔白、脉沉缓。效不更方。原方加山药15g、黄芪15g、茯神15g、远志10g。继服5剂。服药20天后,病人所有症状消失,阳物勃起正常,临床治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1.2前列腺疾病
1.3妇科疾病
邢某,女,30岁,2000年12月23日就诊。婚后5年未孕。某医院妇科诊为“子宫内膜结核”,多方求治无效。腰膝酸软,四肢冰泠,少腹冰凉,经行腹痛,色暗量少,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补肾益气,理气散寒。方药:菟丝子30g,覆盆子15g,车前子(另包)15g,五味子10g,枸杞子15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5g,柴胡8g,薄荷(另后)5g,川牛膝15g,香附10g。以上方3倍量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g,每服1丸,早晚服。服完后2周受孕。
按:本例肾阳不足,温煦失常,而致冲任虚弱,不能摄精受孕。笔者以五子衍宗丸和逍遥散温督脉之阳气,取“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并合逍遥散以疏肝理气,养血调经。更以香附理气、川牛膝引气血下行,以养胞宫。纵观全方,“温督阳,补肾益精,调肝血,滋养胞宫”。用丸药缓调,故而得孕。
1.4儿科疾病
笔者认为:本案先天禀赋虚弱,肾中精气不足,致使发育迟缓,头发稀疏,纳少,语迟,夜寐尿多,至今走路不稳。而成小儿五迟症,以五子衍宗丸补肾温阳,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更以鸡内金﹑谷芽﹑麦芽以助运化;使补而不滞,以取填精生髓之效。全方以补先天,滋后天,调治6月余,发育渐趋正常。
2结语
五子衍宗丸以性温味甘的菟丝子和性平味甘的枸杞子为君,以补肝肾之阴,为化生精血提供物质基础;覆盆子、五味子为臣药,均属性温味甘而酸,覆盆子滋精,五味子生血,两药虽温但不热不燥,共起温和泌精滋肾之协同作用;车前子是该方中唯一味甘性微寒之品,为佐药,起利尿固精之效,同时泻肾中之虚火,以微寒之性对方内他药的温性略起制约作用。因药方配伍恰当,切中病机,故获满意疗效。该方原治男子阳痿早泄、遗精不育,精冷精少,溺后余沥不尽,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者。近年研究发现该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免疫增强以及抗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