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一大波名医验方来了!
1,干祖望:清热脱敏汤
干祖望,我要良方已经介绍过了,现代中医耳鼻喉科老祖宗级别人物。干老认为这个病常见肺经伏热,常用桑叶、薄荷、蝉蜕、地龙、路路通、紫草、茜草、墨旱莲。
组成:黄芩、桑白皮、枇杷叶、茜草、紫草、旱莲草各10克,水煎,分两次服用。适用过敏性鼻炎伴有黄浓鼻涕。
病案:蒋某,男, 17岁。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已两年,发病多在春秋之际,症见喜寒而恶热;常见鼻衄(恶燥)。检查:皮划过敏(类似划痕症,高凸而不红);鼻腔:粘膜正常,偏红,中隔两侧有轻度嵴突,舌薄黄苔,脉平。辨证为禀质过敏,肺金偏热。治取清肺凉金,佐以脱敏。处方:桑白皮、地龙、墨旱莲、茜草、紫草、诃子肉、石榴皮各10克,黄芩、蝉蜕各3克,服药1个月,鼻之过敏症状均消失。按:肺经伏热,上凌鼻窍,禀质过敏,欲令嚏息涕止,治当清肺经伏热。故干老用清热脱敏汤桑白皮、黄芩清肺热,茜草、紫草、墨旱莲凉血脱敏,干地龙、蝉蜕脱敏常用治疗过敏性鼻炎要药。
病案:沈某,男, 21岁。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已3年,大多在春秋两季为甚,症状十分典型。检查:鼻腔(—)。舌苔薄黄,脉平。分析:肺经积热,循经上犯,当然喷嚏如狂。处方:桑白皮、山栀、茜草、地龙、紫草、乌梅、墨旱莲、诃子肉各10克,黄芩、蝉蜕各3克。二诊,经进药21剂后,喷嚏减少。停药之后狂嚏再度重来,而且鼻塞日趋严重。检查:两鼻甲尚正常,但潴涕很多;鼻塞改善(在擤尽潴涕后有所改善;运动后明显改善)。分析:初诊以泻肺清金而获效,但彼秋今冬而且现在粘膜偏淡,情况已不同,治宜温通。处方:桂枝、蝉蜕、甘草各3克,白芍、红花、辛夷花各6克,落得打、桃仁、地龙、鸭跖草各10克。服药7剂后诸症消失。
2,常克:抗敏煎
常克,男, 1959年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儿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四川省名中医。文字摘录自《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桂枝15~30克,白芍15~30克,蝉蜕15~30克,僵蚕15~30克,白土苓15~30克,地肤子15~30克,白鲜皮15~30克,炒乌梅15~30克,生百部15~30克,炙甘草15~30克。上药一剂入砂罐,取生水750毫升,浸泡半小时,大火至水沸,中火煎煮15分钟,取汁约300毫升,再加开水600毫升,水沸后煎煮20分钟,约取汁300毫升,二煎混合,分4次微温服,每次服150毫升,每日1剂,连用7~14天。
功效调营和卫,驱风燥湿,缓冲激惹,主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各种过敏与变态反应相关性疾病。
加减:鼻塞,加少许麻黄、细辛开鼻窍;鼻痒者,加荆芥、蔓荆子疏风利鼻;
清涕者,加苍耳、辛夷通窍止涕;脓涕者,加皂角刺、刘寄奴解毒透脓;
久清涕者加肉桂、益智仁温肾敛津;咽痒喉痛,加牛蒡子、木蝴蝶驱风利咽;
图片
3,蔡富养:补阳疗嚏汤
蔡富养,河南中医学院耳鼻喉科教授
组成:苍耳子6-10克,辛夷10-15克,白芷10-20克,细辛3-6克,党参20-30克,桂枝10-15克,白芍12-20克,黄芪30-60克,白术20-30克,藁本10-15克,鹿角霜10-20克,巴戟天12-15克,炙甘草6-10克,徐长卿15-20克,制附子10-12克,生姜3片,大枣3枚。侵泡30分钟,武火煮沸,文火煎10-15分钟,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温补阳气,治疗过敏性鼻炎偏阳虚者。
4,刘福官:温肺健脾汤
刘福官,上海中医药大学耳鼻喉科教授
组成:黄芪30克,党参、白术、狗脊各15克,防风、乌梅、泽泻、甘草、地龙、茜草各10克,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后下)、附子、肉桂(后下)、蝉蜕各6克,细辛2克,白扁豆20克。水煎,分早晚各服一次,适合过敏性鼻炎阳气亏虚,反复发作,病程时间长,舌质淡、脉象细。
5,徐绍勤:鼻敏汤
徐绍勤,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组成:黄芪20克,白术、防风、巴戟天、淫羊藿、诃子、白芍各10克,麻黄5克,附子、苦参各6克,细辛、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肺脾肾虚,或者伴有哮喘,舌质淡,脉象沉缓。
6,郭兆刚:固表止鼽汤
郭兆刚,云南中医学院耳鼻喉教授
组成:生黄芪20克,白术、防风各15克,柴胡、苍耳子、五味子、防己、黄芩、乌梅各10克,生甘草、炙麻绒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过敏性鼻炎肺气亏虚兼有郁热。
7,谭敬书:温阳祛风汤
谭敬书,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组成:淫羊藿、锁阳、蛇床子、白蒺藜、白芷、乌梅各10克,枸杞子、桑葚子、白芍药各12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以温补肺肾,祛风散寒,适合过敏性鼻炎肺肾虚寒者。
图片
实用的方剂
1,单味:黄芪
宁波北仑新碶医院 王飞儿 《中医杂志》2000(6)
适合:体弱怕冷,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者。
患者,女,32岁。1990年妊娠2个月时外感风寒,1周后外邪尽,而鼻痒、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一直延至产后,缠绵不愈。晨起一遇冷空气即发,遇劳尤剧。五官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几年来曾服过扑尔敏、息斯敏、酮替芬等抗过敏药,服时症状消失,停药后又复发。患者平时倦怠懒言,气短音低,纳呆腹胀,畏寒便溏,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濡弱。辨证为肺脾气弱,治拟益气固表。单味生黄芪50g,加水100~150ml,覆盖,隔水炖,每日2次口服。连服1周后,鼻痒减轻,喷嚏减少,1个月后症状消失。半年后因身体过劳而复发,仍以原法治疗而愈。
2,单味:皂荚
青岛市中医院 管淑兰 《中医杂志》1995(6)
适合:没啥特殊全身情况,就是鼻子过敏。
笔者20年来应用皂荚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甚佳。方法: 用皂荚研末,取少许吹入鼻中,同时,用皂荚末与食醋调成膏,取豆粒大小敷于双侧鼻旁迎香穴,早晚各1次。用药5分钟后,患者感鼻部微胀,嚏频作,鼻腔内分泌物较用药前增多,约5~10 分钟后症状自然消失,诸恙悉除。一般7天为1疗程,两疗程左右即可痊愈。
病案,男,35岁,工人,鼻塞遇冷加重10年。自述经常鼻痒、鼻塞、喷嚏连作,清涕似水,遇寒冷加重,得温则舒,冬季更甚,平素易汗出,鼻干咽燥,嗅觉减弱,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曾服苍耳子散、扑尔敏等药物治疗,效不显。以皂荚粉治疗两疗程,症状消失,第2年入冬后又预防性治疗两周,随访2年未见复发。
皂角所含皂苷有降低表面张力、刺激局部黏膜、促使局部黏膜血循环的作用,并有抗菌消炎之功效。《丹溪心法附余》记载:“通关散吹少许入鼻取嚏”。其通关散中就有皂荚。
杏林飘香
杏林飘香
杏林飘香,专注中医!每天分享中医类优质文章、推荐中医名家名师名方,分享中医药知识干货、免费赠送中医电子书籍等。传承中医文化,传播中医知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