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简体中文版
English
首页
膏药方
接骨
颈椎
腰部
腿部
感冒
祛风湿中药
骨质增生
各种膏药
陈氏骨科
透皮技术
颈肩腰腿痛
尿急
外用药酒
烧伤
止痛方剂
半身麻木
去痕
失眠膏药
实用方剂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早泄
阳痿
性欲低下
男子不孕
遗精
男生殖器
前列腺疾病
异常勃起
不射精症
包皮过长
隐睾阴茎
包茎
阴囊湿疹
阴茎感染
缩阳
尿长
增大
阳痿酒
阳痿早泄技巧
案例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骨折
骨癌
骨关节病
骨风湿病
遗传性骨病
骨股头坏死
骨质疏松
主治增生
肩周炎
关节积液
正骨药方
内科
感冒
肺炎
肝病
哮喘
癌症
糖尿病
肿瘤
胃病
消化
神经
心血管
皮肤性病
血液
内分泌
精神科
风湿呼
吸传染
咳嗽
肾病
盗汗
水肿
外科
创伤
感染
肿瘤
畸形
功能障碍
足部
腿部
腰部
颈部
头部
手部
肩部
富贵包
痹症
阴囊湿
痛风
冻伤
疼痛
妇科
孕前孕期
分娩产后
阴道疾病
子宫疾病
宫颈疾病
乳房疾病
盆腔疾病
卵巢疾病
月经疾病
不孕不育
月子
妇女肚子痛
内分泌失调
缩阴
痛经
头痛
儿科
脱水
黄疸
厌食
哮喘
便秘
肥胖症
感冒咳嗽
感冒发热
腹泻腹胀
甲状腺肿
呼吸异常
恶心呕吐
维生素D缺乏
推拿
口喉鼻眼耳
眼科
口腔
耳科
鼻科
喉科
肠胃泌尿
肠科
胃科
泌尿科
尿急
肝胆肛肠
肝病
胆病
肛肠疾病
便秘
肺
痔疮
呼吸皮肤
皮肤疾病
呼吸疾病
扁平疣
肿瘤
美容减肥
美容
减肥
脸上斑
减肥特方
心脑血管
高血压
高血脂
冠心病
心肌炎
动脉硬化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妊娠高血压
先天性心脏病
中耳炎
头痛
脑出血
脑囊虫病
中风
三高综合
糖尿病
心虚
三低
高尿酸
白血病
脑血栓
低血压
理疗保健
理疗
保健
四季保健
中药泡脚
药浴
艾灸
中医泡手
活血
刮痧拔罐
按摩
烧伤烫伤
阴阳两虚
挑羊毛丁
代茶饮
穴位埋线
中药封包
振腹疗法
中药熏蒸
八把半锁
穴敷疗法
雷火针
蒙玖秘灸
手足三针
香囊
滋补延寿
补气
补血
补肾
安神
健脑
健体
滋补
解酒
解排毒
健脾胃
抗衰老
治疗湿气
补阴
药酒
偏方秘方
内科治疗方
外科治疗方
妇科治疗方
男科治疗方
儿科治疗方
皮肤病治方
美容瘦身方
保健滋养方
延年益寿方
肿瘤治疗方
食疗药膳
肚脐贴敷
耳穴偏方
药茶偏方
痒
失眠
药贴
艾草被子
中医杂科
儿科
针灸学
中药学
失眠方
刺血放血
求子
白癜风
冻疮
中药解释
结节
湿疹
上热下寒
身体麻木
火针
打呼噜
正骨
眩晕
除湿
解毒方剂
健脑方剂
特色治疗
药酒食疗
喷剂
食疗
中医疗法
用药方法
三伏贴
五心烦热
无痛腹针
中成药
健忘
保健用药
中医常用药
多功能方剂
胆小怕事晕车
灌肠疗法
脱发
杵针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十二经用药
三焦用药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肾阳虚和肾阴虚
气血双补
阴经药
舌诊
脉诊
抑郁症
面诊
特色诊断
指甲诊断
刘渡舟
辩证
各类疾病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附睾炎
龟头炎
前列腺炎
阳痿早泄
割包皮
阴囊湿疹
肾虚肾亏
性功能障碍
男科治疗
男科疾病
通知公告:
荨麻疹 各种扭伤 甲亢、哮喘断根方 手足皲裂 、迎风流泪方 呃逆 痔疮秘方 、阑尾炎 牛皮癣
2025-03-22
荨麻疹 各种扭伤 甲亢、哮喘断根方 手足皲裂 、迎风流泪方 呃逆 痔疮秘方 、阑尾炎 牛皮癣
2025-03-22
张仲景久战不泄祖传中药秘方 阳痿早泄
2025-03-22
抑郁症
2025-03-20
抑郁症
2025-03-20
通知公告
自测表
宣传资料
特种治疗方法
药香
特色疗法
老人老病用老招
代茶饮
协定处方
叶子功效
高金国方剂
中药
西药
代茶饮
真正方剂
全身验方
中医专用方剂
全息汤
客户方剂
阴阳八卦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特种治疗方法
关于半月板撕裂的中医治疗方法 半月板撕裂肢节疼痛关节炎等桂枝芍药知母汤症
来源:
中医中药养生网
日期:
2021-06-02 20:05:03
点击:
45
属于:
特种治疗方法
关于半月板撕裂的中医治疗方法
半月板撕裂肢节疼痛关节炎等桂枝芍药知母汤症
文
/
倪海厦
膝内侧半月板损伤曲泉重刺激后再对阳陵泉穴针刺调和经气,神效。
曲泉穴:
肝经合穴
,
直刺
1
~
1.5
寸;可灸。
曲泉穴
:
位于人体的膝内侧,屈膝,当膝关穴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推荐博文:
民间验方集合(不断更新中)
主治疾病:
最善治膝关节疼痛,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温症,不论温寒、温热、风温、温毒均可选用此穴。
浏览更多博文请点击:
blog.sina.com.cn/wneldbk100
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曲泉正位于膝关节部位,所以善治。膝痛曲泉穴必痛,此穴为护膝要穴。
阳陵泉
: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桂枝芍药知母汤症
初诊:
09/08/2006
,男,
4
4
岁。自述双膝盖痛,西医说膝盖中软骨已伤,无法再复原了,于是将右膝开刀取出已经磨损的软骨,左膝尚未开。经由友人强力推荐来看我,他很担心将来无法再走路,现在走路时已经感觉到腿骨碰在一起了,当然是非常心慌意乱。这膝盖痛已经四年了,一直没好过,西医只知道开刀跟给止痛药,继续吃止痛药的后果就是肾衰竭,然后开始洗肾,最后洗不出来时就很痛苦的死翘翘了。同时人生最后的几年是过着坐在轮椅上的日子,哪都去不得。他问我这膝盖软骨是否有机会恢复正常?我告诉他,你的西医必定告诉你是无治了,但是他们不代表中医,这病也只有中医可以将你治好的。
问诊:
四年来从未感觉好过一天,右膝日渐加剧。睡眠尚可,大便尚正常。
脉诊:
尺脉洪大有力,这是膝盖有病痛造成的脉象。
诊断:
此人目前尚无其他病变,所以直接治疗膝盖就可以了。
治法:
针他膝五针,当然用透针法才会有效,处方就是使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这是经方,也就是唯一处方可以帮助他恢复健康,其他处方必然无效,温病派中医不知如何使用此方,当然无法将此病治好。
此人采隔日针法,经过第一次针灸后就已经痛减大半,今日第三次针时,他就告诉我已经不感到痛了,中医真是神奇。我告诉他不是中医有多神奇,而是西医太差劲,又想强出头,于是本来很好治的病就被他们乱治了四年,于是就必须痛苦四年,这也是你自找的,这四年就是给迷信西医学的惩罚了。
附录: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姜春华老师曾经指出: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关键在于附子,不用则无效。
何绍奇认为:附子用量不足亦不效。作者:倪海厦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方中一两为
1
5
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
6
0
克、芍药
45
克、甘草
30
克、麻黄
30
克、白术
60
克、知母
60
克、防风
60
克、生姜
75
克、附子
60
克(二枚炮,附子也可以用制川乌、草乌各
20
克代替并先煎一个小时)
用法:
上九味,以水
7
碗,煮取
3
碗,每次温服
1
碗,日三服。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
2
5
克、芍药
18.5
克、甘草
12.5
克、麻黄
12.5
克、生姜
12.5
克、白术
30
克、知母
25
克、防风
25
克、附子
12.5
克。
服法:
水煎两遍合一日分
2
次 服。
陆渊雷说: 本条证治急性关关节风湿病,其他脓毒性、淋菌性、梅毒性关节炎亦可用。
汤本求真说: 本条《指金匮条》是述慢性关节炎,尤其如畸形性关节炎之症治。
尾台榕堂说:防己黄芪汤治风毒肿,附骨疽、穿踝疽,稠脓已歇,稀脓不止,或痛或不痛,身体瘦削,或见浮肿者,若恶寒下利者更加附子佳。
按:
本方治脓毒性关节炎,兼用黄芪汤加当归、忍冬花收效更佳。
华冈青洲说:桂枝加术附有治闭不回,有回气不循之效。又说:葛根加术附治血闭不回致血弥凝者,有行血凝滞之效。(按:血当改作液体。)越婢加术附,解水毒之留滞,故风湿、痛风、热痛治之颇佳。
按:
本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合方加防风治头眩痛,身体痛,骨节痛。参华冈氏说本方加葛根、石膏,则又含三个方意。汤本氏以为防风近似葛根,而实践观察解凝滞,防风则无能,知母作用引起水代谢活动变化的机制联合以上四方消除症状,全赖麻黄附子送远处及其隙间成功效,虽乃是假说,而临床是符合事实的。(血浆变异加石膏,体液凝滞加葛根防己的效应,当前科学虽不能作证。)
病例一:朱燕 女
1
8
岁:
半月板撕裂,数月不能行动,住院医生以非动手术才能愈,预后:好者占多数。其父疑虑不定。写信给我
[
当时在内蒙古
]
即寄本方兼用血府逐瘀汤(王清任方)共计
2
0
付,复健如常。选自《葭杭文集(妇科)》
桂枝芍药知母汤应用举隅:
桂枝芍药知母汤始载《金匮要略
.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喻嘉言认为:“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三焦痹之法,而误编历节黄汗之一。短气,中焦胸痹之候也。属连头眩,即为上焦痹矣。温温欲吐,中焦痹也。脚肿如脱,下焦痹也。脚节疼痛,身体羸,筋骨痹也。”笔者受喻氏启迪,临床常用此方治疗诸疾,获效颇佳。
1
、头麻:
胡某,女,
5
1
岁,农民,
1988
年
6
月
13
日诊。头痛伴右侧发麻
1
年多,屡经治疗未愈,头麻时轻时重。近
10
多天来头麻加重,延及右侧面部亦感发麻,面部及两下肢浮肿,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宜祛风除湿,通痹和络。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桂枝、炒白芍、知母、制附子、炒白术、防己各
10g
,麻黄、防风各
6g
,木通、甘草各
5g
,生姜
3
片,
5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复诊时肢面浮肿消退,头面发麻显减。初诊方去木通,加生黄芪
12g
。再服
5
剂后,头麻消除。随访
10
年,头麻未复发。
按:
头为诸阳之会,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无论外感内伤,皆能引起头部病症。临床上头痛、头昏每每多见,而以头麻为主症者则鲜见。《医学入门》曰:“麻,气虚也。……盖麻犹之痹,虽不知痛痒,尚觉气微流行。”头麻,上焦痹也;伴见下肢浮肿,下焦亦痹也。宗喻氏“三焦痹”之说,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疗效满意。
2
、舌麻:
陈某,女,
62
岁,退休工人,
1987
年
7
月
22
日初诊。
2
个月来满舌发麻,食不知味,中西药迭进,无效。近旬来舌麻加重,伴见两手发麻,腰酸肢冷,肢面浮肿,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宜温阳通痹、利湿消肿。拟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桂枝、防风、甘草各
5g
,炒白芍、知母、车前子
(
包
)
、制附子各
10g
,麻黄、独活各
3g
,白术
12g
,冬瓜皮、汉防己各
1
5g
,生姜
3
片,
4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药后舌麻显减,小便增多,肢面浮肿已不明显。前方去甘草,加丝瓜络
10g
。
10
剂后舌已不麻,停药观察。随访
11
年,无舌麻。
按:
舌麻,可称“舌痹”,属“上焦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与上例头麻系同一机理,疗效亦满意。笔者除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头麻、舌麻外,常与阳和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治疗阳虚寒湿型坐骨神经痛
(
属于中医“筋痹”
)
,亦获效验。
3
、水肿:
邵某,女,
41
岁,农民,
1988
年
7
月
15
日初诊。患者于
4
月
28
日感左侧腰痛,继之发现面部及两下肢明显浮肿,多次查小便及肾功能均无异常发现。已服中药
(
多为健脾化湿、温肾利尿之剂
)
治疗
2
个多月,无明显疗效。现面目虚浮,两下肢按压后凹陷明显,左侧腰痛,叩击痛明显。舌淡,苔薄,脉沉细。治疗汗利兼施,拟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桂枝、炒白术、防己、制附子、车前子
(
包
)
各
10g
,知母
20g
,椒目
6g
,甘草、麻黄、防风各
5g
,生姜
3
片,
5
剂。
复诊:
腰痛显减,肢面浮肿明显消退,原方去防己,加木通
10g
,知母加至
3
0g
,
5
剂。药后病情進一步好转,二诊方再服
5
剂后停药。随访
10
年,肢面浮肿未复见。
按:
水肿一症,病因复杂,有因于外邪者,有因于内伤者。治疗水肿主要有发汗、利尿、逐水以及肃肺、健脾、温肾等法。四川名老中医刘梓衡先生五世家传,他家祖和父辈借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通身肿胀,汗利兼施,往往有效。刘老认为桂枝芍药知母汤较诸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更为周到
(
刘梓衡
.
临床经验回忆录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80
:
13)
。笔者继本案后
10
年来临床验证达百例,均效。
4
、臌胀:
凌某,男,
7
0
岁,农民,
1987
年
6
月
3
日初诊。患者有饮酒史
50
多年,
1986
年
9
月
4
日因呕血
300ml
余而急诊入院。经抢救治疗,于
10
月
20
日好转出院。出院诊断: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肝硬化。出院
2
个月后患者感腹胀,尿少,腹部膨隆。复诊后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给服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等利尿药,小便增多,腹水消退,但停药
1
个多月腹水复起,再服利尿药,腹水又消。如此反复五六次。现服利尿药,效果不佳,虽加大药量,尿量也不多。患者形体消瘦,面色灰黑,腹膨如鼓,小便量少色黄,两下肢明显水肿,大便每日
3
~
4
次,质溏欠畅。舌质淡暗,苔薄浊,脉沉涩。此属中医“臌胀”。利尿药已效微,今汗利兼施以探消息:桂枝、炒白芍、制附子、炒白术、车前子
(
包
)
各
10g
,知母
20g
,麻黄
6g
,甘草、防风各
5g
,防己
30g
,生姜
3
片,半枝莲、半边莲各
15g
。水煎服,每日
1
剂。
5
剂后,尿量显增,腹胀减轻。续服
10
剂后,腹膨缩小,腹水消退。后改服益气活血、健脾柔肝之剂。随访
1
年,腹水未起。
1990
年春节期间死于再次食道静脉大出血。
按:
臌胀,病因病机甚为复杂,其治疗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皆需视具体病情而定。消除腹水,需经利尿,中西医认识一致,而汗利兼施,似更周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水肿有效,推广用于臌胀病之消除腹水,可为一法,本案即是佐证。其应用要点在知母量倍于附子,既可抑桂附之温燥,又具下水消肿之功效。——
摘自
中医家人
的新浪博客
二、半月板损伤
张某某,男,
28
岁,店员,永强永中镇人。
1975
年
9
月
15
日初诊。患者小跑时滑倒,左膝着地,关节肿胀疼痛,不能行走已三月。经大医院检查,诊断为左膝(外侧)半月板损伤。骨科建议手术,因家人反对求诊于中医针刺。
检查:
左腿呈半屈曲位,左膝外侧压痛肿胀,左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轻度萎缩。
中医四诊所见:
脉濡细,舌胖嫩,形寒肢冷,便溏不爽,证为阳气寒凝。
治疗:
予服甘草附子汤,每日一剂,附子量为
30g
、针刺委中(双)、阳陵泉(左)。
9
月
30
日二诊:左腿膝关节轻松,能屈伸,痛感大减,针委中出血。
10
月
15
日三诊:左膝疼痛基本消失,嘱服金匮肾气丸每日二次,每次
5g
,以调养阳气,连服一月。三年后随访,未见复发,仅患膝在过劳时稍感酸软无力。
体会:
半月板损伤多见于青年人,是膝关节中最常见的损伤,多于膝半屈曲位时产生,当一侧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而身体忽然向前朝中线扭转时,股骨踝急骤内旋挤压半月板发生破裂,或股骨踝急骤外旋时,亦可引起半月板损伤。
损伤后,在委中、阳陵泉、膝眼或以上孔穴周围即会出现怒涨的紫青色血管,如在以上位置针刺放血效果可靠,对久治不愈而现阳虚寒凝之象者,必须配合中药治疗。
上一:
正气不足,邪气入侵,中医说的邪气是什么?
下一:
静脉曲张的中医经方治疗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党建网站
省直单位
新闻媒体
友情链接
辽宁检督查网
吉林检督查网
广东检督查网
河北检督查网
广西上海检督查网
腾讯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组织人事报
齐鲁先锋
烟台党建网
胶东在线
中国莱山
省人民政府
省委组织部
省委统战部
省编办
直属机关工委
省委党校
省政府常务会议
省委党史研究室
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北京省委组织部
省宣传部
市政府
省人民法院
市人民法院
市委组织部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法制日报
检查日报
新华每日电讯
学习时报
人民论坛
上海评论
北京晚报
贵州晚报
南方周末
新浪新闻中心
搜狐新闻中心
中国政法晚报
新浪
搜狐
CCTV
中国财经新闻网
凤凰网
广西新闻
中国人民政府网
百度搜索
好搜
腾讯
网易新闻
天涯论坛
中国新闻门户
南方都市报
中国制造网
今日头条新闻
雅虎新闻
电子商务论坛
每日财经
首页
|
膏药方
|
ED
|
蒙医
|
王琦经验集
|
体质验方
|
专利技术
|
阴阳八卦
|
万年历
|
男科
|
专利方剂
|
骨科神经
|
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头痛
|
儿科
|
口喉鼻眼耳
|
肠胃泌尿
|
肝胆肛肠
|
呼吸皮肤
|
肿瘤
|
美容减肥
|
心脑血管
|
理疗保健
|
滋补延寿
|
偏方秘方
|
中医杂科
|
药酒食疗
|
中医疗法
|
性病
|
在线预约
|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
急救方法
|
中医诊断
|
刘渡舟
|
八卦象数疗法
|
《中药学》教材目录
|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
艾灸药粉
|
黄芪桂枝五物汤
|
男科专治
联系人:
龙哥
手机:
13847698978
邮件:
3055571763@qq.com
网址:
http://zy.gqbs.net
地址: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中医中药养生网
版权所有 2022-2027
ICP备888888888号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微信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