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痞辩症
《伤寒论》对心下痞症有祥细的辩证论治。心下痞就是心下的部位(属胃部)满闷不适,好象有什么东西堵着一样。有十几个方子的症治,都提到有心下痞症,所以见到心下痞,当要仔细辨别。
首先,要分辨心下痞是实症、虚证、还是虚中夹实的证。实症表现除心下痞外,有大便燥结不通、烦躁不安、接有实痛感、面红耳赤、上有出血、脉沉、实、有力、滑、数。
实证方:一、三黄泻心汤及大黄黄连泻心汤,方用黄芩、黄连、大黄三药,用于上部出血或化脓、烦躁而兼心下痞(此谓热痞症)。
二、黄连解毒汤(非出自《伤寒论》),与上证相似,烦躁等精神症状更突出,同时兼有发热、口燥咽干等热毒甚重之症。
三、大柴胡汤,它是少阳不和又兼有实邪内阻,可以兼见心中痞硬,按之有痛感。所谓少阳不和,有胸胁苦闷,往来寒热,呕而发热,大便硬等症。
虚中夹实方:一、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汤心汤,这三方都是中焦气机不利,胃气虚,升降失调而见心下痞,按之不痛而软,伴有肠鸣腹泄,烦躁不安。半夏泻心汤证是伴有痰邪的干扰,生姜泻心汤证是伴有水邪的干扰,甘草泻心汤证是伴有外来客热的干扰。
二、附子泻心汤,此方是三黄泻心汤加附子,是心下痞症同时有汗出、恶寒、肢冷,加附子,顾护肾阳。
三、旋覆代赭汤,心下痞但无半夏泻心汤的腹泄症,但噫气频作,或反胃噎食。此因肝气横逆而伤胃气,在顾护胃气的同时,用旋覆花、代赭石,有镇肝作用。
四、五苓散,五苓散是主治膀胱气化不利而导治的中焦水停的水痞证。如心下痞兼有胃中有水机声,小便不利,口干口喝,方用五苓散,下焦行水,中焦之气机自然通畅。
虚寒证方:桂枝人参汤,此方主治脾虚泻下,身倦怠、心悸动,又兼有心下痞,是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凝滞于中焦所造成的。桂枝有温阳通利解郁结之功效,所以用理中汤加桂枝。
此外,心口及胸部的痞痛归结胸证,需要与心下痞证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