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古籍中并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吴颢昕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禀赋不足、脏器亏损、气血阴阳失调是其发病的内因,外因多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有关,尤其是精神因素,如忧思恼怒、工作紧张等对病情有显著影响。吴颢昕认为本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主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传变的规律大致为始则阴虚阳亢,继则气阴两虚,终致阴阳两虚,痰浊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正虚为疾病发生的原因,标实为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使疾病迁延难愈,最终导致心、脑、肾等脏器诸多并发症。(《吴颢昕治疗高血压病的思路》作者:徐达 吴颢昕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年第8期第1150-1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