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法老师传授给我的鼻窦炎良方,我已经用了20年了
鼻窦炎也是常见的鼻病,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中医称此病为鼻渊。鼻窦炎急性期较好治,迁延失治变为慢性了,则缠绵难愈。鼻窦炎的炎症累及额窦则头痛较剧,累及筛窦、上颌窦,则鼻塞、嗅觉减退较甚。炎症严重时,伴有发热、恶寒。额窦炎,用手指按压攒竹穴(额窦处),有明显压痛;颌窦炎,用手指按压鼻鞍(副鼻窦处),亦有明显压痛。
一旦拟为鼻窦炎,不管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急性发作,投以芎芷石膏汤加减方,不失为最佳选择。基本方如下:
川芎10g,白芷10g,石膏30g,藿香10g,白术10g,前胡10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淡竹叶12g,黄芩10g,甘草5g。
芎芷石膏汤加减方治鼻窦炎原为董永法老师传授给我的,再经我二十多年的验证,稍事修整,己成为我临床常用方。
以上点滴经验皆为我实实在在的临证心得,诸后学者不妨谨记之,或可以简驭繁。
苍辛五苓汤:桂枝15g,白术20g,猪苓15g,茯苓20g,苍耳子10g,辛夷15g。
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指出水液的运行,有赖脾气输运,肺气宣降,肾阳气化。其中尤赖肾阳将其水津蒸化为水气,始能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发挥濡润脏腑形骸的功能。
堵塞鼻窍,则鼻塞不通或鼻甲肥大之症见矣!观其暮年鼻常清涕自出,即知阳气已虚,若非晚年而流清涕,也是阳虚气化不及使然。
五苓散温阳化气,并引导水液下行;苍耳子、辛夷祛风通窍,助肺气宣通;合而成方,共奏温阳化气,宣通鼻窍之效。
若阳虚更甚,可与真武汤合用,增强温阳化气功力。若加细辛、白芷,疗效亦佳。

柴胡10g、浙贝母10g、当归10g、栀子10g(捣碎)、银花10g、甘草6g、元参10g、黄菊花10g、苍耳子10g、辛夷10g(不布包)、白芷10g、桔梗10g。
我得到本方之后,广泛用于治疗鼻窦炎、鼻炎。对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感冒引起的鼻炎或感冒好了鼻炎不好等,效果没得说,一般两副均能搞定,而且不需要任何加减。这个方子我用过100多次,基本真没有失误的。
但对慢性鼻炎,要谈到根治,则达不到如期效果,往往是开始用效果特好,继续用下去,就达不到根治的效果。分析原因是,一是马老师用的药材比较地道,好多就是自己采的或委托当地农民采了后送给他的,尤其是柴胡。二是,这个方子治疗属热性的可以,寒性的,估计暂时缓解症状行,根治作用差,另外,就是可能有些加减法,我还不知道。但不管怎么说,治疗鼻窦炎、鼻炎,症状明显并希望出手就见效的,这个方子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