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宗:你知道“补阳还五汤”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下肢痿软,步履不利,口角流涎,口眼喎斜,语謇不利,小便失禁或频数,
补阳还五汤,为什么是“还五”?还的是“五”什么呢?看看王清任自己怎么说的吧!
生黄芪120g(四两),归尾6g(二钱),赤芍4.5g(一钱半),地龙3g(一钱),川芎3g(一钱),桃仁3g(一钱),红花3g(一钱)
主治: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下肢痿软,步履不利,口角流涎,口眼喎斜,语謇不利,小便失禁或频数,苔白薄,脉缓细,一派气虚症状者。
补阳还五汤一方,组方巧妙,由补气药为主,配合活血化瘀药组成,这一方法也是王清任临床治疗法则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方治疗主证为正气亏虚,瘀血阻络,治以补气活血通络。
方中重用黄芪至四两以补气,促使气旺血行,血行瘀化,佐以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以活血通络,共奏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效。
“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夫元气藏于气管之内,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
若十分元气,亏二成剩八成,每半身仍有四成则无病,若亏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时虽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气亏之症,因不痛不痒,人自不觉。
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如右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左,则右半身无气;左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右,则左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不遂者,不遂人所用也......。”
《灵枢·刺节真邪》指出:“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者,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王清任先生可能就是根据这一论断,而论其半身五分元气的偏并盛衰而立其论述的,加之他一生经验阅历而自然形成了补阳还五之说,非偶然也。
近人应用本方治疗半身不遂、颈椎病、腰椎病等,大都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应用此方认为:
至于该方的剂量问题,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余以为,王清任先生组方之意即以益气为主,略配活血化瘀之品,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而定,万万不可刻舟。上海夏应堂先生早云:“有版方,无版病”,至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