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姑娘模仿去世的老人说话,是鬼神附体?还是心理疾病?是否能用中药进行治疗?
一个人痛风急性期发作,大脚趾又红又肿、疼痛剧烈,不能走路,仲景是怎样处理的呢?
被西医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满口顽固的口腔溃疡,吃多少药都不见好,仲景又有什么方子可以治疗呢?
从热证到寒证,从虚证到实证,从内科、外科、妇科,到心理疾病、精神障碍……一百多种常见病乃至疑难病,早在《金匮要略》就已经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案!
《金匮要略》的用药规律主要为:重视专病用专药;重视单味药主治功效的使用;重视一药多用;重视药物气味性用的不同取用;重视药物特点及使用的差异性;重视脏腑特性及病证特点用药;各脏腑病证有相对的使用药谱;善于用利远弊。方中药少而不贫,药多而不杂,通过合理配伍,至变化无穷,其用药经验,已达到很高境界。
与其他经典比起来,《金匮》学起来其实更容易上手!无论是言辞表达、辨证思路、还是解决方案,《金匮要略》都更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治疗范围,也更契合现代社会的疾病谱。
《金匮要略》有哪些特别之处?
1、以病为纲:百合病、历节病、虚劳病……
从具体的病名为切入点,按照“病名——症状——治疗方剂”的思路来论述,语法通俗,就像现代畅销书一样好读。
2、脏腑辨证:比六经、卫气营血辨证更简单
以更简单的“脏腑辨证”为思路,以“病在哪个脏腑——病性如何”的表达方式进行论述,病机简单容易理解。
3、治疗范围:与西医病名紧密结合
痛风(历节病)、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雷诺氏病(血痹)、心绞痛(胸痹)……症状相似度极高,参考学习也更容易!
4、《金匮要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篇,对妇女病的妊娠、产后、杂病论述较详,为后世妇科专书奠定了良好基础,辨证立方,迄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
5、风湿病在中医来说,属于“痹证”范畴。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多种风湿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详细地论述了风湿病的理法方药,如痉湿暍、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病等篇,其理、法、方、药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无论是言辞表达、辨证思路、还是解决方案,《金匮要略》都更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治疗范围,也更契合现代社会的疾病谱。
与其他经典比起来,《金匮》学起来其实更容易上手!
体验课程内容
第一节:狐惑病
讲述治疗白塞氏综合征、顽固性口腔溃疡、胃肠道粘膜溃疡的良方——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
第二节:历节病
讲述治疗痛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关节疼痛的良方——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五篇) 【组成】 【方歌】 【煎服方法】 【主治】 【加减】 【类方】 1. 乌头汤:同可治历节。不同者,乌头汤证以寒湿为主,有关节剧痛,不得屈伸,痛处发凉,天冷益痛之特点;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以风湿为主,关节肿大疼痛,痛处红肿灼热为主要表现。 2.黄芪桂枝五物汤:同可治肢节疼痛。不同者,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属气血虚弱,寒邪为患,以痛处麻痹不仁,日轻夜剧为特点。 3. 白虎加桂枝汤:同可治骨节疼痛。所异者,白虎加桂枝汤证,身不寒、但热,表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运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解】 此温阳清热,祛风除湿,治历节痛风之方也,临床使用以关节肿痛,遇冷则甚,痛处灼热为目标。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明确指出三邪合而成痹,非一邪可成也。一般以痛位游走不定,行速善变像风者为行痹;疼痛剧烈,痛位固定,喜热畏寒者为痛痹;肢体、关节沉重疼痛,肌肤麻木不仁,属重浊黏滞之湿邪所致者为着痹。本方所治之痹,为风寒湿邪,久羁不愈,蕴郁化热,即《类证治裁》“初因风寒湿邪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之证也。临床表现虚怯瘦弱,身体尪羸,头眩短气,诸肢节疼痛,指、腕关节肿痛变形,或肘膝关节如梭状,肿痛处发红、发热者也。 条文之“身体尪羸,脚肿如脱”似今之类风湿性关节炎。初多痛于指关节,渐发展至腕、踝、肘、膝等关节,以晨僵一小时左右为特点。因病久不愈,骨质受损,弯曲变形,屈伸不利,呻吟床褥,痛苦不堪。至后,筋骨挛缩,肢体变小、致残。病至此,治愈无望,惟能缓减其痛,不再发展,便可谓上工矣。临床观察,多数患者夙有痹证,小产、产后、大病后,气血亏损,邪气乘虚而发,既表现有风寒湿痹之象,复有痛处发热,口苦,舌红,脉数之状。因其病在肝肾,邪伏筋骨、络脉,非一汗可解、旦夕可效之肌腠病也。以其筋骨挛缩,余乡人谓之“气传筋”,证之临床,多有惊气之精神创伤,故治疗时据症伍以舒肝、平惊之品。其病渐来,亦以渐去,故须守方百日左右。方中麻黄,《本经》谓能破癥瘕积聚,配桂枝、防风、生姜发散风寒,附子、苍术温阳祛湿,白芍舒筋解急,逐痹止痛;知母、甘草清热滋阴,热甚者加忍冬藤清热通络,痛剧者可加全虫、蜈蚣等虫类药搜风通络。善后之治须从补益肝肾着手,以肝主筋、肾主骨,方如归芍地黄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医案】 1.强直性脊柱炎 林某,男,31岁。2007年2月1日初诊。腰髋疼痛二年余,一般不剧,故未寻医,仅久走显痛,痛时买布络芬片服之。近两月腰脊强痛,寅卯时必然痛醒,一二时强痛始缓。低头、弯腰痛剧,活动不利。畏寒肢冷,遇寒益痛。胃纳可,口干苦,思饮、欲冷,大便日一行。望其腰背肤色如常,脊不驼。舌边尖红,苔白腻。按摸腰脊,不痛、不肿。诊其脉,沉弦细。因其兄亦病强脊,遂令作相关检查:X线摄片显示骶髂关节改变;人类白细胞抗原试验:(+)。 腰髋疼痛二年,风寒湿邪久羁,沉伏筋骨,邪漫太阳。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者,为邪已化热。治当风、寒、湿、热并祛,待邪去大半,再补益肝肾。拟: 桂枝12g 白芍10g 知母10g 麻黄6g 白术15g 防风10g 附子10g 甘草6g 约生姜10片 二诊:上方服过十剂,强痛明显减轻,可睡至辰。低头、弯腰仍痛,嘱守方续服。 2008年元月31日,彼从成都回琼,云上方约服三十余剂,疼痛完全消失,遂停药。令做人类白细胞抗原试验,仍呈阳性。为防复发,嘱制丸药,长期服之。 熟地240g 山药120g 山萸肉120g 茯苓100g 白术120g 桂枝100g 附子100g 当归150g 白芍100g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丸重10g,早晚各一丸。 2.关节肿痛 郭某,男,30岁。全身关节疼痛四年余,着凉或变天明显加剧,且变天前即有预感。服保泰松、辛可芬片尚可下田耕耘。七日前田间遭淋,当晚疼痛倍增,举步维艰,竟致睡卧床笫。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摸之灼热,以肘、腕、膝、踝明显。胃纳尚可,口干思饮,大、小便正常。观其关节肿大,皮色微红。舌质红,苔白腻。诊得脉象弦缓。 脉证观之,此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也。盖风、寒、湿邪侵袭,留滞关节,阳气不能宣达,故而关节疼痛,遇寒益甚;外邪郁久化热,是以红肿灼热,屈伸不利。拟: 桂枝10g 赤芍15g 知母15g 麻黄10g 苍术18g 附子10g 甘草6g 防风10g 薏苡仁15g 忍冬藤30g 三剂 二诊:肿痛明显减轻,可下床活动。 守方五剂。 三诊:灼热肿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因汗出较多,减麻黄,加黄芪15g,续服五剂。 延伸阅读: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第三节:血痹病
讲述治疗雷诺氏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低钙型肌肉痉挛等病的良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15克 桂枝12克 芍药12克 生姜25克 大枣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