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治糖尿病
作者 / 何绍奇
糖尿病的病理是气阴两虚,病及五脏,以脾肾为重点。气虚责之于脾。脾虚的形成与饮食直接有关,还和缺少运动与体力劳动、精神紧张压抑有一定关系。脾虚者形盛气弱,痰湿内盛,血行迟缓,常见表现有疲倦乏力、肥胖等。阴虚责之于肾。中老年的阴虚,多为肾阴亏耗(年幼的糖尿病患者,则为先天不足),可由五脏六腑虚损引起。这就是张介宾说的“久病不已,穷必及肾,害必归阴”。阴虚则阳亢无制,水火失衡,五内燔灼。肾阴虚表现为渴而多饮多尿,夜尿多,头晕目眩,腰酸脚软,体重骤减等。基于糖尿病缘于气阴两虚及兼挟瘀血、痰浊的认识,我治糖尿病,常用自拟“四桑汤”为基本方(桑叶、桑椹、桑白皮、桑寄生)加减治疗。方中桑叶甘寒微苦,古方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都用它来治疗燥热伤肺。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所含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可降血糖。
桑椹甘寒,滋肝肾,补阴血,润肠道。《本草经疏》云:“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阴之药,”唐以前即用它治疗消渴。桑白皮性寒凉,有清泻肺火之功,《别录》说它能疗“热渴”,宋人方书中常用以之治疗消渴。桑寄生苦而甘平,除了可祛风湿、补肝肾、降血压、抗病毒外,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经十多年使用,初步验证了此方对降低血糖、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后来,我又在方中加用了苦瓜,是谓“四桑苦瓜煎”。苦瓜不仅可降糖,也能降压、降脂,苦而不燥,凉而不凝,可用鲜者榨汁,1次1~2根,1日2次服用,怕苦者以之入煎剂中。气虚者加黄芪、黄精、山药、白术、苍术(二术用来健脾助运化);阴虚者加生地、熟地、麦冬、天冬、枸杞子、玄参、女贞子、五味子、仙人杖;燥热者加石膏、黄连、天花粉、知母、地骨皮、功劳叶;血瘀者加丹参、鬼箭羽、葛根、赤芍、川芎、当归、益母草或茺蔚子;血脂高者加泽泻、干荷叶、虎杖、草决明、首乌、山楂。
2型糖尿病患者若能坚持服药2~3个月,可停用西药降糖药,血糖恢复正常,症状也相应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应适当地控制主食、戒酒,适当体育运动也很重要。
又治闫某,男,60岁,2002年2月12日初诊。病人患糖尿病多年,口渴,面色灰滞,舌质红,舌体胖大,大便干,夜尿多。查空腹血糖10mmol/L,甘油三脂3.7mmlo/L,胆固醇6.9mmlo/L,自述血压高(不详)。自发现糖尿病后,体重减轻十余斤,但形体仍较胖。辨证属气阴两虚,挟热及痰浊瘀滞,治宜从本,兼顾其标,药用:黄芪30g,山药15g,生地30g,玄参15g,丹参30g,桑白皮30g,益母草30g,葛根30g,黄连6g,苍白术各12g,泽泻30g,干荷叶30g,苦瓜一根。4月14日复诊:上方已坚持服至55服,未用降糖、降脂、降压西药。空腹血糖5.9mmol/L,餐后血糖6.4mmol/L,血压160/90mmHg,血脂未查。诊脉匀滑,已无明显临床症状,面有光泽。易方用六味地黄丸加荷叶、桑椹、桑白皮、桑叶、桑寄生、黄精、枸杞子、丹参巩固疗效。5月26日3诊:最近查空腹血糖5.3mmol/L,血脂正常,口不渴,不乏力,面有光泽,夜尿仅每夜一次,因工作劳累而腰酸。予四桑汤加续断、杜仲、黄芪、枸杞子、葛根、生熟地、菟丝子、山药、山萸肉、泽泻、丹参,治疗至今仍坚持每日生吃苦瓜1~2根,血糖稳定。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