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一个家传秘方!!!!一切无名肿毒!!!!
大蜈蚣12条,全虫6,银珠4克,樟脑4,冰片6克,生肌拔毒散1瓶.共研细末。用时洒一点到鱼石脂纱布上面就可,不需要切开引脓
我说个真实的处方.我自己用过79年我当时5岁患了脱肛,用了不少升提的方药都无效,光作药引的王八都吃了20多个,始终直肠还是到2到3度脱垂,后来我母亲听了一个酷爱看医书的老人的方法~~白糖250克.活的大且黑的地龙20个,将地龙放入盛有白糖的碗中使其蠕动出体液.用脱脂棉蘸上体液塞肛门.24小时换1次药我用了2次就好了至今未发过.我在高中时还加入过举重队.经常处于高腹压状态下.都没复发过.我把我这个病例向成都中医药大学儿科李教授请教.她认为向我这种病例不能光考虑中气不足还要想到湿热.,湿热揪伤脾胃中气引起脱肛,这个方就是针对湿热所立的.
胆汁反流性的胃炎
治疗胆汁反流性的胃炎,我喜欢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龙胆草加2——3g,不能用多,因为其性大苦大寒。处方:半夏8g 黄芩6 黄连5 大黄3 生地12 龙胆草3 柴胡6 甘草3为主方,随证加减。
胆囊结石效方
我是在一病人处抄来的,用几个人使用不错,
1 只壳9 木香6 黄芩9 茵陈20 大黄10 芒硝10 虎杖15 金钱草60白术10灵仙60海金沙30珍珠母15煎汤服每天3次胃不好加红枣5个
秦九10黄连10姜黄10茵陈15金钱草15内金10芒硝5大黄10研磨装胶囊每颗0.6克每次3-4颗TID
每周4一6次.4-6周一疗程我本身胆曩结石泥沙样常痛服2程后消失,
三金利胆饮
用于慢性胆囊炎._{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者}
基本方:金钱草30 鸡内金15 虎杖15 柴胡15 龙胆草15 茵陈20 郁金10川楝子 10 赤白芍各10 元胡10 生草6纳差 乏力 +党参15 炒白术10便秘+大黄6{后下} 瓜蒌20反酸+乌贼骨15 龙胆草15 每日一剂 水煎服
忌食油腻 辛辣秽浊
此方以清热泻火为主,金钱草清热解毒 利尿排石 活血化瘀 ;鸡内金化石消滞 ;茵陈 清热利湿 有显著的利胆作用:虎杖 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
柴胡 郁金 二药协同作用与川楝子 舒肝理气 ;赤白芍养血 凉血 活血 ;元胡 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新加龙萸止汗汤
生龙牡各30山萸肉30首乌30枣仁20黄芪20金樱子15乌梅15本方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多汗盗汗均有良效,一般2付见效。曾试用多次,效果特佳。
孙教授一方,治疗小儿脱肛验方荷五煎熏洗治疗效甚好如下:荷叶15G 五倍子10G 每天1剂,水煎至300MI,先熏后洗,上、下午各1次。5天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体会 脱肛多发生于小儿禀赋不足者,常因久泻、久痢、久咳、便秘引发,导致气虚下陷,固摄失权而脱出。荷叶具有升发脾阳的作用,《本草纲目》载:“脱肛不收,贴水荷叶焙研,洒服二钱,仍以荷叶盛末坐之”。五倍子收敛固涩,《三因方》载治脱肛“用五倍子半斤,水煮极烂,盛坐木桶上熏之,待温,以手轻托上”。二药同用,有升阳举陷,涩肠固脱之功,用于治疗小儿脱肛,疗效甚好,屡用屡验。
针刺养老穴治疗扭伤性腰痛
选手太阳小肠经的养老穴,进针呈50度角,针尖斜向肘的方向,深度6分~1寸,得气后行针1分钟,3~5分钟行针一次,一般留针30分钟。先针患侧,效果不满意时可针双侧。
《中医杂志》
2 关节止痛膏贴关元穴治遗尿
用关节止痛膏一张贴于关元穴为中心的下腹部,两天换一次药,无皮损可连续贴敷,并于睡前醒后分别掐刺兑端穴9~27次,一般10~15天可痊愈。《新中
小儿咳嗽——辩症属肺炎喘嗽
此方是本地的名医张刚的经典方.{6岁小儿的用量}
方药: 炙麻黄4 杏仁6 桑白皮10 苏子10 陈皮9 枳壳9 生石膏10 茯苓10 桔梗10白前9 炒莱菔子10
临床加减:痰多 加 川贝 天苎黄 热象 加黄芩 栀子 痉挛性咳+地龙8 研末分两次冲服.每日一剂 一次约50 ml 连服三剂 均能获效.
我用此方 总能给中医仰眉吐气! 只要辨证准确 可谓是药到病除.具体用量 可根据小儿年龄 体重 酢情增减.
肺炎喘嗽____是小儿肺部疾患,婴幼儿致死的主要原因.冬春多见.首见于清代 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特点:发热 咳嗽 气急 鼻翼煽动 伴见痉挛性咳嗽.
痰浊阻肺致肺失宣发 肺气闭塞是它的核心病机.治疗:清热化痰 宣肺开闭
最妙的就是 地龙的使用 它是用来解痉的.
重失眠经验方
生龙牡各30g 茯苓18g 丹参30g 合欢皮15g 炒交藤30g 远志10g 龙眼肉10g 五味子6g 食欲不振可加黄芪18g 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第一次睡前一小时服,中午饭后半小时服.加上每天适当的体育锻炼二十分钟,一般三天后见效,十天基本上睡眠明显好转.这是中医老教授经验方,我们医院很多护士因为上班无规律,很多失眠的都用了此方效果显著.
中医荨麻疹
处方:乌蛇10g 蝉衣10g 僵蚕10g 蜂房8g
丹皮12g 赤芍12g 当归12g 生地30g
白藓皮10g 徐长卿10g 乌梅6g 甘草3g
用法:煎服2次/日,药渣煎水外洗
医嘱:忌食腥辣、酒
治骨以来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