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通经止痛汤
【来源】李治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制南星、白芷、黄柏、川芎、红花、羌活各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桃仁、木防己、元胡、独活各15克,龙胆草6克,神曲、桂枝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解】多因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则津液为之浊滞、气血失畅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通道所致。治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之法。方中威灵仙、羌活、独活、木防己、桂枝通经活络;南星燥湿活络祛风;桃仁、红花、川芎、元胡以化经络中之瘀,血行风灭以止痛;白芷行营卫;少佐黄柏、龙胆草既能疏通下焦湿热,又能缓风药之燥;苍术健脾燥湿,绝痰湿生化之源;神曲消食和中,蠲痹而不伤胃腑。合而用之,则祛风、燥湿、涤痰、清热、通络诸法俱存,祛邪而不伤正,故用之效捷。
【主治】坐骨神经痛。
【加减】急性发作者加川牛膝15克;慢性者加木瓜15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白芍60克;热重者加忍冬藤35克;偏寒者加制川乌15克,减黄柏、龙胆草之用量;湿重者加苡仁30克,通草6克;下肢麻木者加全蝎6克(研末吞服);腰痛者加杜仲10克,续断30克;患肢屈伸不利者加木瓜15克。
【疗效】治疗53例,平均治疗2个疗程(3天为1疗程)以上,结果痊愈38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2%。
4 缓急阳和汤
【来源】鲁国良,《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桂枝10克,麻黄9克,木瓜、当归、牛膝、白芍、白芥子各15克,甘草8克,制川乌、制草乌各6克,首乌、熟地各30克,鹿角胶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经散寒,柔肝养血,活络止痛。
【方解】本方以阳和汤加减化裁而成。因其温峻内守难达病所,取麻黄、桂枝功专散寒;加牛膝引药下行;增制川、草乌合白芥子祛痰开结、散寒止痛;益首乌配鹿角胶补益肝肾;当归合熟地养血柔肝;白芍、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有柔肝舒筋之妙。合而用之,具有温而不燥,通而不伤,补而不滞,柔而不凝的优点。从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主治】坐骨神经痛之虚寒型。
【加减】畏寒甚加黄芪、炮姜;瘀血明显加乳香、没药、红花、桃仁;瘀阻经络加蜈蚣、露蜂房;肌肉萎缩去辛燥耗散之麻黄、白芥子、制川、草乌,合四君子汤加怀山药、龟板。
【疗效】治疗38例,结果痊愈17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
5 舒筋止痛汤
【来源】邱幸凡,《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木瓜、怀牛膝、伸筋草各30克,蜈蚣2条,鸡血藤30克,当归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养血柔肝,舒筋止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偏于阴血不足者,证见下肢挛急、抽掣疼痛、屈伸不利。
【加减】疼痛剧烈,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局部发冷,遇寒痛重,加细辛6克,制附片10克,制川、草乌各6克;下肢酸软无力,加杜仲15克,桑寄生30克,狗脊15克。
【疗效】屡用效佳。
6 通经行痹汤
【来源】林沛湘,《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桂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8克,生姜7克,威灵仙10克,独活8克,徐长卿20克,牛膝10克,苏木、大枣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5天为1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功用】散寒祛湿,调和气血,通经行痹。
【方解】坐骨神经痛,中医多按痹证辨治。痹证的病因早在《内经》已有定论。此多因风寒湿邪留连筋骨、气血凝滞、营卫行涩、经脉不通所致。与痹证病机大致相同,然治疗有异。林氏根据痹证的病位,与足太阳经脉走向相似,其症多属寒湿,且与筋骨肌肉失养相关,故治疗宜温,宜通,宜养。本方以《伤寒论》太阳经方——桂枝汤加味,桂枝性温味辛,入足太阳经,可温通经络而达营郁,开痹涩而利关节,方中用之专通太阳经脉之阻滞;遣大量白芍配炙甘草,以缓经脉肌肉之拘急;合大枣益养胃气而为通阳之资,且能助桂、芍、姜、草等调和营卫气血之运行;独活长于祛腰以下之风寒湿邪,合威灵仙、徐长卿更能祛寒散湿、活络止痛;苏木、牛膝共有行血散瘀、强筋健骨之功;其中牛膝、独活引药下行,使桂枝汤成为有的放矢。观全方对证对症对位,峻而不燥,故用之效佳。
【主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证属寒湿痹阻,气血凝滞者。又凡太阳经脉不通所致之痹痛,证候偏寒者,亦可用本方化裁治疗。
【加减】气虚加黄芪15克;寒凝痛甚去徐长卿,加制乌头6~10克(先煎);腰痛酌加川断、杜仲、桑寄生;服药后偏热者加知母、黄柏各10克;如颊、项、肩胛痹痛,可去独活、牛膝,加葛根、羌活、片姜黄等。又因于腰椎骨质增生继发的坐骨神经痛,应酌加鹿含草、桑寄生、骨碎补等壮腰健肾之品。
【疗效】多年应用,疗效甚佳。一般服10~30剂,即愈或显效。
【附记】又冯彦臣副教授用自拟的升降定痛汤治疗坐骨神经痛,颇有效验。药用:黄芪、川断、桑寄生、怀牛膝、土元各30克,白术、升麻、桃仁、红花、广木香、独活、小茴香各10克,补骨脂、当归各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健脾补肾,升降通络。验之临床多效。
7 通络镇痉汤
【来源】彭述宪,《千家妙方·上册》
【组成】丹参30~45克,钩藤30克,血竭5克,豨莶草15克,蜈蚣2条,地龙12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祛风胜湿、通经止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
【加减】若症见口渴、口苦、苔黄、脉数者,可加金银花30克,黄柏9克,苍术6克等;偏寒者,可加桂枝10克,附片6克等;偏湿重者,且患肢麻木酸胀者,可加苡仁30克,通草6克,桑枝15克等;患肢屈伸不利加九节风、续断各15克,木瓜6克等;有外伤史证兼瘀血内阻者,加红花6克,骨碎补15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