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hpv的唯一宿主。现今,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人乳头状瘤病毒分作100多种亚型。hpv主要感染上皮组织。hpv-16、18、45和56是最常见的高危型宫颈癌。hpv疫苗能有效预防某些类别的hpv感染,但不可用于治疗hpv感染和现有的CA。妇女可以接种任何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而男性推荐四价或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这间接降低了妇女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风险。据估计,疫苗接种年龄为11~12岁,最早可低至9岁。补充疫苗接种可在疫苗系列未完成或13至26岁未接种的前提下进行。26岁以前的疫苗接种包括免疫缺陷者(包括艾滋病毒感染者)和与未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MSM)。现今,我国hpv疫苗的应用时间还较为短,长期大规模临床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受限,需要进一步验证。(以上内容摘自:《尖锐湿疣的最新治疗进展》作者:邵雪杰 谷朝霞,《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第101-103页)
党炳林等医师(陕西中医学院)在临床上应用“拔毒祛疣方”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中医认为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丝状疣、掌跖疣等是因郁怒伤肝,肝虚血燥,筋气不荣,风邪毒气外犯搏于肌肤而赘生;或局部肌肤外伤,卫外不固,风邪毒气乘虚侵入而成。近年来中医在临床上大多采用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治疗,虽有作用,但效果不理想。(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根据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党炳林等医师认为此病多为纵情恣欲,损伤肾脏,肾虚是本,“最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处”,肾虚又染湿毒,湿毒蕴结,郁久化热,湿热互结,湿阻血瘀而发为本病。而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大多是寒凉之品。湿未阴邪,易伤阳气,其性黏滞,缠绵难愈;寒凉之品,易损阳气,用之犹如雪上加霜,使阳气更损,气化不行,使湿邪更阻滞不化。
备注:鸦胆子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用法用量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治疣:鸦胆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杵为末,以烧酒和涂少许,小作疮即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脚鸡眼:鸦胆子二十个,砸开取仁,用针尖戳住,放灯头以上少烤,烤至黄色,再放一小块胶布上,用刀将该药按成片,粘于患处(在粘前用开水将患处洗净,用刀将厚皮割去),每日换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愈。(《新中医药》8(12):583,1957)
治疗赘瘤:用鸦胆子油涂搽患部,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及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治疗效果。外耳道乳头状瘤用鸦胆子油滴入,每日1~2次,3~7天即可脱落。单发性的喉乳头状瘤,可先将瘤体摘除,然后用鸦胆子曲在基底部擦拭;多发性的先将易摘除的瘤体摘除,再用鸦胆子油在瘤体表面涂拭。小儿直接喉镜下涂拭,成人在间接喉镜下涂拭,每周1~3次。一般施用5~6次后肿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鸦胆子油对喉部无不良副作用,涂后局部无红肿或溃疡发现,乳头状瘤处形成瘢痕,对正常粘膜无破坏作用。经鸦胆子油治疗的病例未见复发。对于寻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将疣体表皮轻轻刮破(不宜刮得过深及损伤周围皮肤),将鸦胆子劈开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鸦胆子油滴于疣上,每4~7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涂油后5~6小时内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药油或波及周围皮肤;面部用药须防止进入眼内;再次用药如遇皮损结有痂膜时,须先将痂膜轻轻刮除再涂药油。用上法治疗扁平疣47例,治愈39例,大多在5次以内治愈。多数病人用药后皮损及健康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及灼热感等炎症现象,但对治疗无效病例则此现象很少出现。炎症反应出现后,继续涂擦,原来发炎之处逐渐变为棕黑色,数日后痂膜脱落而疣即消失。用鸦胆子油较鸦胆子仁效果迅速,但局部发炎也较剧烈。也可将鸦胆子捣成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涂于疣上,每日早晚各1次,涂至结痂为止。一般2周左右即可结痂而愈。鸦胆子油对于软而作线状之乳头状瘤较寻常疣、扁平疣作用迅速,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它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发生退行性变,细胞核固缩,最后坏死而脱落。(《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