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保元堂家传效验方举例,今天分享的都是屡试屡效方
张氏保元堂为张灿玾先生祖父张士洲所创的药房堂号,曾有许多屡试屡效方,现略捡数例介绍如下:
臁疮生于小腿,男人谓之烂腿,女人谓之裙风。多因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初起或由搔破或生小疮化大,或食毒物而成。局部常有破损或湿疹等病史。证见局部初起痒痛红肿,破流脓水,甚则腐烂,皮肉灰暗。臁疮位于小腿下部,该部位皮肉较薄,故常多年不愈,病程较长。张灿玾教授祖父善用黄土豆渣方治臁疮。黄土豆渣方的制作方法为:取地面深层之黄土适量,于锅中烘干,碾为细末。豆腐渣即豆腐已过滤后剩下之新鲜豆渣。将二物混合成软膏状供使用。
当年荣成下回头村附近村民,凡有患此病者,皆知张士洲先生善治此病,延请他传方,治之而愈,张士洲先生后将此方传于张灿玾。
案1女,年少,荣成东仙王家村。患臁疮腿已有二三年,缠绵不愈,曾用外用药无效。小腿前部常年脓血津淫,腐烂不愈,不甚痛痒,不影响一
般活动,现疮面已延及小腿阴面。此湿热之毒邪,发于小腿外侧足三阳经。此部位肌肉浅薄,若不及时治疗,气血之运行受损,最为缠绵难愈。治疗:先以解毒祛腐之法外治之。处方:忍冬藤煎水,放至温,清洗疮面,后将黄土豆渣膏敷患处,外以油纸护好,再以布包好,干则换。二诊:用上方外敷数日后,腐物渐去,脓血渐少,露出新生肌肉。遂以此方连续敷贴,直至痊愈。
按: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载大豆有治痈肿之功;谓"生大豆,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引孟诜《食疗本草》云:大豆寒,和饭捣,涂一切毒肿。”《开宝本草》亦云:"生大豆,味甘,平,涂痈肿,煮饮汁,杀鬼毒,止痛。"
方书多用黄豆或豆汁治疮毒、痘后生疮、痘疮湿烂等病。如《千金方》载用大豆煮汁渍之,治恶刺疮痛。用豆腐渣治臁疮则见于清代医学著作。如《养素园传信方》有载:治臁疮、裙边疮烂臭起沿,用生豆腐渣,捏成饼,如疮大小先用清茶洗净,绢帛拭干,然后贴上,以帛缠之,一日一换,则疮渐小,肉渐平。
考养素园为清代本草学家赵学敏家的私家药物种植园。赵学敏对医药感兴趣,常到民间访亲问友,并向仆人、老妪、士人及走方医请教,获取了大量的简便验方。其中生豆腐渣治臁疮便是其中一个。此为赵氏访问费启彰所得之方,有记录:"此费启彰亲试有效之方也"。《本草纲目拾遗》中专列"腐渣"一条,其谓:此造豆腐所剩之渣,人以饲猪,入药须用生腐渣。治一切恶疮、无名肿毒,神效。"此外,他还记载了用豆渣治痈肿的数个方子。如治痈肿,用豆腐渣在砂锅内焙热,看红肿处大小,量作饼子粘贴,冷即更换,以愈为度;治大便下血,用不见水豆腐渣炒黄,清茶调服,即愈;治脚上皮蛀生水孔而皮湿烂者,豆腐渣贴,不要落生水。
张士洲老先生所用的黄土豆渣方较《养素园传信方》增加黄土一味。黄土一方面有粘合的作用,一方面也能治痈疽大毒。如《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认为土主敛万物毒,当是因土能收摄热也。又《本草纲目》引《孙氏集效方》用朝阳黄土、黄连末、皮消各一两,用猪胆汁同研如泥,每日旋丸枣大,纳入肛内,治内痔痈肿,当是取其清热解毒之功。黄土的取用须注意:取地面三尺以下者,浅层土不堪用。

数次连续自然流产者,中医学称之为滑胎。主要由先天不足、房劳过度、气血不足、阴虚内热、脾肾亏虚等原因致胞络不固所引起。张灿玾老师指出其中以脾肾亏虚所致者较为多见,临床应以健脾补肾、固胎止滑为治疗原则。
张氏保元堂保胎方:炒杜仲四两,川续断一两,山药三两。共为细末,制成散剂,以米饮和服,使患者服用方便。保元堂自张士洲老先生起,数十年来应用此方治滑胎甚多,均收到良好效果。若是感染淋毒、湿热内蕴之滑胎,可加金银花、土茯苓等清热解毒药;有内热者可加黄芩。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常滑胎之月的前两个月开始服用效佳。本方适用于脾肾亏虚型的滑胎。
案2女,中年,荣成单家村。患者素体较虚弱,虽已早婚,然至中年始孕,曾两次在三个月左右堕胎,今又怀有两月身孕,无明显妊娠反应,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因害怕再次滑胎,特来求诊。患者舌淡红,苔白薄,脉浮滑,两尺脉弱甚。处方:保胎方,每服二钱,米饮和服,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复诊:服上药毕,无异常反应,胎儿已三个月,感觉良好。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遂继服上方至八个月,身体状况及胎儿生长均正常,足月顺产,母子均安。
按:患者两尺脉弱,肾虚之象明显。滑胎由肾虚不能固胎引起。保胎方中,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健腰膝、安胎气等功效;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其味苦而重,故能入血分;调血脉,其味涩,故能治胎漏、滑胎;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涩精。三药之中,杜仲用量最大,山药次之,续断又次之,共奏健脾补肾、固胎止滑之功。
肺痈是肺部发生痈疡,以骤起发热、咳嗽、胸痛、咳腥臭脓血痰为主要表现。由五脏蕴祟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于肺,肺受火热熏灼,血凝为痰,遂成肺痈。治宜清肺化痰,解毒排脓。张氏保元堂常师陈士铎《石室秘录》治肺痈方加减化裁,治疗多人,均获良效。治肺痈方组成:玄参二两,麦冬三两,生甘草五钱,金银花十两。痰多可加浙贝母、瓜蒌仁,热重可加黄芩、鱼腥草,胸闷可加枳壳、桔梗。
案3男,中年,荣成县李家屯。患者发热咳嗽,痰中有血,曾延医诊治,打针服药,不仅疗效不明显,病情还有加重之势。医者告以病情危重,举家慌恐,时已届阴历年三十,由其村中领导延请张灿玾老师往诊,患者卧床不起,面色憔悴,咳嗽频作,痰色黄,有时带血或脓样物,味臭恶,胸部隐痛,呼吸急促,身热,不思饮食,二便无异常,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处方:玄参四钱,金银花五钱,当归三钱,麦冬三钱,薏苡仁三钱,白芍三钱,生甘草二钱。水煎温服。二诊:服上方二剂后,病情减轻,咳嗽减少,未见血痰,脉象亦有平稳之势,嘱继服此方。三诊:继服前方二剂后;病情已大见好,咳已减轻,脓痰少,身热退,精神好转;食欲增加,脉浮数而不躁,为胃气来复之象,病无险情矣。遂以本方继服至十余剂,痊愈。
按:陈士铎为清初著名医家,其处方仿经方之意,药少量大,治病多奇中。观陈氏治肺痈方,喜用金银花、玄参、麦冬、生甘草等药。因金银花专能内消疮毒,然非多用不可,否则力轻难以成功,故陈氏喜重用金银花;生甘草一味解毒,配合金银花,散邪而卫正;玄参性凉多液,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本草新编》指出麦冬多用则力量始大。因火伏于肺中,烁干内液,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制矣;热炽于胃中,熬尽其阴,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息。由上可以看出,陈氏治肺痈方之特色为药专量大。张灿玾先生师陈氏之方,加入当归、白芍活血养阴,加薏苡仁增清热排脓之功,因而奏效。
张士洲老先生对陈士铎极为推崇,曾教导儿孙多读陈氏之书,且谓遇有难治之病,可从《石室秘录》中捡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