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是指没有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表现为排便费力、粪便干结、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有时甚至需要指抠、盆底支持等人工方法辅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如果不使用泻药,很少见到松散便,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和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据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3%~1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2%,故此病又可称为老年功能性便秘。长期的慢性便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诱发肠梗阻、结肠癌、肛裂、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疾病,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泻剂通便、促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等,短期之内虽有疗效,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且长期服用泻药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会导致大肠黑病变、加重便秘等不良作用。中医根据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阴阳进行整体调理,不仅能有效改善便秘,还具有疗效稳定、不良作用少、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越来越多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
王小娟教授是湖南省名老中医,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功能性便秘、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瘍、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等,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能向王教授跟师学习,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现将王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老年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学“便秘”的范畴,中医古籍中称“大便难、大便秘涩、后不利、脾约、燥结”等。《灵枢•胀论》曰:“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王教授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概括为脾虚肝郁、津亏肠燥。
1.1脾气虚衰是发病之根:脾主运化指脾气将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输布到全身脏腑,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为“气血生化之源”。老年人体弱多病,常因药物、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则化生精、气、血、津液不足,脏腑经络失去濡养,肠道干枯,发为便秘。另一方面,脾气具有推动、激发作用,若脾气亏虚,无力推动肠道运行,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壅滞于肠道,发为便秘。
1.2肝郁气滞是起病之源:肝主疏泄,能疏泄、畅达全身气机,调畅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调节情志,与便秘的发生密切相关。若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影响全身脏腑气机,肠道气机通降不利,则见腹胀、便秘。肝失疏泄,导致血和津液的输布失常,不能濡养肠道,久则便秘。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导致情志活动异常,则见精神紧张、闷闷不乐,喜太息。现代研究发现,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常伴有精神心理异常。因此,临床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多注重调肝。
1.3津亏肠燥是起病之本: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能够滋润和濡养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若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形体官窍失去濡养,常表现为一系列干燥的病变,如口干、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津液常生化不足,或因他病日久耗伤津液,导致津液亏虚,肠道失于濡养,肠道枯涸,则见大便干结、艰涩不出。
2治则治法
王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病性以虚为主,基本病机可以概括为脾虚肝郁、津亏肠燥。治疗上强调“补虚以润肠”,提出了健脾疏肝、养阴润肠的治疗大法,并创立了经验方补气润肠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脾气虚弱,肠道蠕动缓慢,健运脾气可推动肠道运行,恢复肠道通降。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常常是老年性便秘患者的发病诱因,治疗上多注重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津液亏虚、肠道干燥是老年性便秘的直接发病因素,肠道失去津液的濡养,如同旱地划船,即便用力去推,船也难行,因此必须增液生津,使水涨舟自行。
3方药组成
4验案举隅
朱某,男,71岁。因“反复大便干结、排出不畅10余年,再发加重1个月”于2019年9月24日初次就诊于王教授门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余年。现病史:患者自诉平素大便干结难解,数日一行,常自服大黄胶囊,可有效缓解便秘,近1个月来,大黄胶囊疗效变差,便秘加重,遂求治于王教授门诊。刻下症见:大便4~5d—解,便意减少,粪质干结量少,排出不畅,伴腹胀,心烦口渴,神疲乏力,纳差,夜寐欠安,小便调,舌质淡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断:便秘;证候:脾虚肝郁、津亏肠燥证;西医诊断: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治法:健脾疏肝,养阴润肠。处方:补气润肠方加减,药物如下:黄芪30g,党参20g,生白术20g,柴胡10g,合欢皮10g,玄参15g,生地黄15g,当归20g,黑芝麻10g,肉苁蓉10g,麦冬15g,火麻仁10g,枳实10g,桃仁10g,厚朴10g,郁李仁10g,升麻10g,百合10g。共12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并嘱患者多饮水,适当活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二诊。诉服药后排便不畅较前明显好转,大便2d一解,质偏软,口干、腹胀较前改善,故在原方基础上去厚朴、玄参,加茯苓20g,炒麦芽15g,鸡内金10g。再服7剂以进一步巩固药效。此后未见患者就诊,电话回访,诉大便已恢复正常。后随访2个月,便秘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大便4~5d一行,且粪质干结,排便不畅,符合便秘诊断,根据患者心烦口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舌质淡红,少苔,脉弦细,辨证属肝郁脾虚、津亏肠燥证。王教授认为患者老年男性,患糖尿病20余年,系阴虚体质,饮食不节,年老体虚,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均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减退,气虚无力推动肠道运行,肠道蠕动缓慢,传导功能失常,糟粕内停;脾虚运化功能失常,饮食水谷纳运失调,故见腹胀、纳差;燥屎内结于肠道,日久则化热,耗伤津液,故见口渴;脾气虚弱,水谷精微布散失常,不能上荣头目、濡养形体,故见神疲乏力;燥展内结,浊阴不降,内扰神明,故见心烦不寐;舌脉象支持诊断。王教授结合患者症状、舌脉象,从脾虚肝郁、津亏肠燥的病机论治,以健脾疏肝、养阴润肠为治疗大法,方用补气润肠方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地黄、麦冬滋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清热;柴胡疏肝行气;合欢皮疏肝解郁;黑芝麻、肉苁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当归养血通便;升麻升清阳;清阳得升,则浊阴自降;枳实、厚朴理气通腑、消账除满;火麻仁、桃仁、郁李仁以润肠为主,增强通便之功;百合清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疏肝、养阴润肠之功。二诊时,患者排便不畅缓解,大便质软,腹账减轻,无口干,遂去行气之厚朴、清热之玄参,加茯苓、麦芽等健脾之品,使脾胃得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5结语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非器质性病变,发病原因复杂。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药物依赖性强,远期疗效差。中医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明显的优势。王小娟教授从事内科临床40余年,接诊大量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对此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王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脾虚肝郁、津亏肠燥是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基本病机,以健脾疏肝、养阴润肠为基本治法,以补气润肠方为基础方,根据患者病情随证加减。治疗上王教授强调不能峻下猛攻,而要注重对老年人气血津液的顾护,勿犯虚虚实实之误。王教授认为应充分发挥中草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优势,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质特点辨证施治,重视整体脏腑功能的调节。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生活方式的干预,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多食瓜果蔬菜,保证每日饮水量的摄人,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按时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