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染,可因搔抓自身接种传染。临床上常见者有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等。
寻常疣
寻常疣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疣目”“枯筋箭”“千日疮”“晦气疮”“疣疮”“瘊子”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疣目候记载:“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裹,粗强于肉,谓之疣目。”又如《外科启玄》千日疮记载:“一名疣疮,又名悔气疮。此疮如鱼鳞,生于人手足上,又名瘊子,生一千日自落,故名之。”再如《外科正宗》枯筋箭记载:“枯筋箭,初起如赤豆大,枯点微高,日久破裂,趱出筋头,蓬松枯槁。”本病民间俗称“瘊子”。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脾失健运,湿浊内蕴,复感外邪,凝聚肌肤所致;或为风邪侵袭,热客于肌表,风毒久留,郁久化热,气血凝滞而发;或肝火妄动,气血不和,阻于腠理而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选择性感染皮肤引起,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亦可经接触污染物传染,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本病。
主要症状
1.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2.好发部位好发于手足背、手指、足缘或甲廓等处。
3.皮损特点:初为粟粒至绿豆大小半球状角质性丘疹,渐增大至豌豆或更大,灰褐,黄褐,或正常皮色,表面呈乳头瘤状增殖,干燥、粗糙,触之坚硬。数目不定。
4.大多无自觉症状。
5.病程及预后:本病病程缓慢,可以复发。
诊断要点
症状(无)+部位(好发于手足)+典型皮疹(绿豆大小褐色质硬丘疹,疣状增生)+病程(缓慢)。
类证鉴别
1.脂溢性角化:好发于老年人,皮疹多见于头面部等,常为多发性,多为褐色,较扁平,病程较长。
2.光线性角化病:好发于中老年皮肤白皙者,皮疹多见于面、耳、手背和前臂等,为多发性,与过度暴露日光有关。
3.扁平湿疣:主要发生在外阴部,灰白色,扁平,潮湿。(以上内容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7月27日第4332期)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染,可因搔抓自身接种传染。临床上常见者有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等。
寻常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