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专消水肿的中药:上治面目浮肿,中治大腹水肿,下治腿脚肿胀 治骨以来 治骨以来 2022-10-04 07:03 发表于江西
一味专消水肿的中药:上治面目浮肿,中治大腹水肿,下治腿脚肿胀
前面我们讲到犀角和羚羊角,这两味动物药都是偏寒凉的,所以能够治疗热病、高热。犀角入心经,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经热甚神昏用它特效,当然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发斑用犀角地黄汤,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而羚羊角以入肝、肺经为主。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肝风、肝火、肝阳往上攻冲,引起神昏、手足抽搐,这时羚羊角往往少不了,可以选用羚羊钩藤汤。它们两个都是中医治疗急性热病的特效药之一。
今天我们开始讲泽泻。泽泻,大家一听它的名字就要善于去联想。中医有很多药名都非常有趣,闻其名便知其性。
一听泽泻,就知道河泽之水都可以泻之,不就是一味利水利湿的药吗?事实上,它就是专门除身体多余水湿的。
所以用泽泻有个窍门,病人舌苔水滑白腻,脉象濡缓,双腿比较沉重,不太愿意爬山、上楼梯。这都是一派水湿内停之象。
古人说,服泽泻后,能行水上,或者日行百里,这都是在赞誉泽泻。人是不能在水上走的,但人体腿脚水湿排泄干净后,走起路来真的很轻快,不会给人拖泥带水之感。
所以当人有这种沉重疲倦之感时,辨证属于水湿的,就可以用泽泻这味药。
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看看排水口有没有堵塞,如果堵塞,就赶紧疏通开,那么水患就会慢慢退去。而人体的排水口就是小便。中医称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通过阳气气化,水就会出来。说白了,膀胱就是人体的下水道,它就是水利部部长,专门管水利的。
泽泻这味药,甘淡,凡是味道偏淡的药都有个特点,就是服用后容易利水走水,比如说这泽泻,还有玉米须、茯苓、薏苡仁。中医把这种功能叫作淡渗利湿。
有些水湿重的高血压病人,用玉米须熬水喝,可以利水利尿。人体水湿代谢物通利出来后,身体内的压力就减轻了,血压都会不同程度地往下降。
所以高血压病人要少吃咸的,少吃肥甘厚腻,多吃清淡的,道理就在这里。
你吃淡的身体容易排泄,你吃咸的、味道重的、肥腻的,就很容易堵塞,压力变高。如同洗菜池,用清水冲就很通畅,而你用浑浊的泥水来冲,那就很容易堵塞。
学中医就是要有这种思维,浓者淡之。你身体血脉浓浊,饮食就要清淡,而我们医生用药也要甘淡,帮助你排浊,就是帮助你生病的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