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治背骨痛方载于《傅青主男科·腰腿肩臂手足疼痛门》“背骨痛”一节中,谓“此症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作痛也。方用黄芪一两,熟地一两,山萸四钱,白术五钱,防风五钱,五味子一钱,茯苓三钱,附子一分,麦冬二钱。水煎服。”笔者临证每遇患背痛久治不愈,辨证属肾水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者,用本方加减治疗,获效者良多。
颈椎病 常某某,男,65岁。颈背部酸重、疼痛3年余。稍有劳作则困痛加重,阴雨天必甚,经医院检查被诊为颈椎病。曾有遗精、早泄史。体质清瘦,易出汗,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弦,左尺弱、右尺浮。辨为肾水不足,不能上润颈背经脉,复为风寒湿邪痹阻所致。治当补肾水以扶正,通经脉以祛邪。遂书傅青主治背骨痛方加减:黄芪、熟地各30g,葛根、防风、白术各15g,山萸肉12g,茯苓10g,麦冬6g,五味子3g,附子0.3g,3剂。
二诊:颈背部酸痛显著缓减。效不更方,继服3剂。
三诊:病去七八,但颈椎病临床症状易反复,嘱其今后注意锻炼,活动颈背部,并将原方加量10倍,制成蜜丸,每丸9g,每服1丸,每日2次。
后随访2年,颈背痛未作。
背肌劳损 刘某某,女,53岁。背部沉重、疼痛1年余。从事缝纫业工作,常感背部沉重、疼痛,休息后亦难以缓减,劳累及受风着凉后加重,经医院检查被诊为背肌劳损。 患者生育较多,加之长期伏案劳作,肾水渐亏,不能上承,背部肌肉失于濡养,正虚邪乘,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触按其背部,颈、胸椎两侧有明显触痛,舌质嫩淡红苔薄白,脉弱。拟治以补肾水而润督脉,通经脉而祛风寒湿邪。予傅氏治背骨痛方加减:黄芪、熟地各30g,山萸肉12g,白术、防风、狗脊各15g,羌活、茯苓各10g,麦冬6g,附子0.3g,3剂。
二诊:药后背痛明显减轻,但仍不耐劳作,食欲不振,舌苔薄白中腻。上方加砂仁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自觉症状显著缓减,食欲亦好转,精力倍增。嘱其勿过劳,适当锻炼,以上方随症加减继服1月而停药。
随访1年,病未再作。
强直性脊柱炎 张某,男,39岁。3年前腰骶部僵痛,逐渐向上发展。近1年来,以颈背部僵痛为甚。曾经多家医院诊治,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长期服用西药,症状有所缓减,但背部仍感僵痛,俯仰不便。触按背部腧穴疼痛明显。常感腰酸背困,多汗乏力,不耐劳作,居处潮湿。舌体瘦、舌质偏黯、苔薄白,脉弦尺细缓。辨证属肾水亏乏,督脉失养,寒湿痹阻。治当滋补肾水,充养督脉,散寒除湿。方用傅氏治背骨痛方加减:黄芪、熟地各30g,山萸肉12g,当归、白术、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钩藤、防风各15g,鹿角胶、茯苓、汉防己、威灵仙各10g,麦冬6g,苡仁50g,五味子3g,附子0.3g。7剂。
二诊:背部僵痛减轻。继予原方,嘱连服2个月。
三诊:自觉俯仰、头痛转动较前灵活,僵痛明显减轻。遂改煎剂为丸剂,上方10倍量,依法制为蜜丸,长期服用。服完1料后改为间断服用。近10余年来,坚持服用丸剂,间断停用,病情趋于平稳,可坚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