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痛汤在神经科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三叉神经痛、头痛等)
近两年来,我们在《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味组成“安痛汤”,用以治疗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外伤后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症等病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举数例报道如下。
白芍一两,甘草五钱,龙齿一两,七叶莲一两(脑外伤后综合征者另加川芎、菊花适量),水煎内服,每日1剂。
案1:徐xx,女,34岁,1976年4月12日就诊。右侧脸颊发作性闪电样疼痛已数年,近月来发作频数,洗脸、刷牙、进食均可诱发剧烈疼痛。诊断:三叉神经痛(上颌支)经某医院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去痛片等治疗,未能控制疼痛,已认为药物治疗无效而动员病人作三叉神经切断术。病人不愿手术而到本院要求用中药治疗。
诊见舌苔白,脉细。患者手抚右脸,呈痛苦状。自诉近一周来常有头晕、失眠,心烦易怒。当即给予“安痛汤”治疗。服药6剂后,疼痛明显缓解。坚持服药20多剂,有时配小量苯妥英钠,疼痛基本控制。一年多来,虽间有疼痛发作,但不如过去剧烈,不需手术治疗。
案2:熊xx,男,67岁。1976年4月8日就诊。剧烈头痛已二周。头痛呈搏动性,位于两颞侧,触及该处皮肤亦痛,伴恶心,失眠,面红口干,心烦易怒。已往有类似头痛发作史。检查:神清,颈软,血压140/80毫米汞柱。眼底:视盘边界清楚,血管比例基本正常。两颞侧皮肤轻度压痛,掌颏反射阳性。脉弦,舌苔黄。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给予“安痛汤”治疗,连服6剂后头痛明显减轻。
案3:江xx,男,55岁。1976年6月8日就诊。患者于1970年头都受外伤后,头顶部经常呈胀痛或刺痛,无规律性,伴失眠,记忆力下降,心情焦虑,情绪不稳。多年来不能工作。检查:体弱消瘦,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脉细,舌苔微黄。诊断:脑外伤后综合征。给予“安痛汤”加川芎二钱,菊花四钱。连服18剂后,患者自觉头痛减轻,睡眠改善,精神好转。
2.三叉神经痛和血管神经性头痛均属中医的偏头风范畴,前者属肝经风火,后者亦多因肝经风火、上扰清窍所致,二者治宜祛风平肝为主。脑外伤后综合征与中医的瘀血性头痛相似,患者因头部外伤而致瘀血内停,阻塞脉络;久病不愈,情志不舒,长期忧郁,气郁化火,致使肝阴暗耗,阴虚阳亢,治宜活血化瘀,平肝潜阳。脑动脉硬化症多属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本方中之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二经,有敛阴、柔肝、止痛等功效,可治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炙甘草温而甘缓,有缓肝补脾和胃等功效。龙齿性似龙骨,能平肝潜阳,镇心安神。七叶莲性温味苦甘,能舒经活络,消肿止痛。案3用方中加入的川芎,性味辛温,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等功效,为治疗血瘀头痛之良药;菊花除有清疏风热之功外,还有平肝熄风之效。综上所述,药证基本相符,故能取效。
此外,现代药理实验也证明,本方中的一些药物对神经肌肉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解痉、止痛的作用。例如白芍,动物实验证明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白芍1克/公斤能减少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的催眠时间,还有抗戊四氦的惊厥作用。大鼠脑室注射1亳克引起轻度镇静,5~10毫克呈睡眠状态,翻正反射消失。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而甘草次酸有解痉、抗炎等作用。七叶莲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用于风湿痛、神经痛、创伤及术后疼痛均有止痛之效。龙齿含有大量钙质,钙能抑制骨骼肌的兴奋,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