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味祛痰、化痰中药,中医都清楚
1、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2、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3、甘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4、绞股蓝——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5、佛手——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6、香橼——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7、梅花——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8、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9、侧柏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10、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11、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12、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13、竹沥——清热滑痰
14、白前——降气祛痰止咳
15、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6、海蛤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
17、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8、紫苑——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19、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20、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21、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22、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23、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24、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25、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26、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27、丝瓜络——祛风通络,化痰解毒
28、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1、滋养肺阴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一般入煎剂,每次10-15克,亦可用开水泡代茶饮服(注意:麦冬性微寒,不宜用于脾虚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人群)。
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可防治温燥伤肺。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可防治燥热伤津出现的口干舌燥、咽干目涩、大便秘结等症。
沙参: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
玉竹: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适合干咳但少痰,或者口燥咽干的,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百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可作为秋令补益肺气、润肺生津的常用品。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能防治秋季肺热燥咳、津伤口渴等症。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对于秋季的阴虚劳嗽、肺燥咳嗽等证有防治作用。
阿胶:秋季用阿胶能起到养血滋阴润肺等作用。
2、补养肺气
西洋参: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是燥邪导致气阴两虚出现口渴、口干舌燥、便秘等症调治的佳品。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可防治肺气亏虚或肺气阴两虚出现咳喘气短、声音低微或嘶哑等症。
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治疗肺因燥邪或热邪所伤,导致气阴两虚,出现咳嗽气短痰少,或见口干舌燥等。
黄芪:气虚者常用的保健之品,可卫气固表,抵御外邪的侵袭。
核桃仁: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冬虫夏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为补益肺虚的良药。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秋季使用可补肺气,益肺阴,防治肺气阴两虚,出现虚劳乏力,咳喘少气,无痰或痰少等症。
3、润燥化痰
百部:润肺下气止咳,能防治肺燥干咳,肺痨久咳、痰中带血,或百日咳等症。
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具有润肺化痰、止咳降逆等作用。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川贝母:不仅具有显著的镇咳、化痰作用,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
罗汉果:对于秋燥咳嗽、咽干舌燥、肠燥便秘等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