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神奇的治病小偏方大全,让你涨涨知识 皮肤瘙痒 风湿性关节炎 冠心病验方 性结肠炎 脂肪肝
6味药逆转脂肪肝
【组成】泽泻10g,决明子30g,丹参10~15g,郁金10g,海藻15~30g,荷叶6~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续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加减】胁痛加延胡索;腹胀加预知子;胃纳差加生山楂;大便不畅加瓜蒌仁;痰湿重加莱菔子、薏苡仁;热毒重、舌质红加垂盆草、平地木、六月雪;舌尖红加连翘或栀子。
乌梅败酱方治非特异性结肠炎
中医中药乌梅败酱方 组方:乌梅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用法:①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②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生药1.5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方解:方中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四君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之职,不止泻而泻自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治泻痢;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12克、秦皮10克、大黄炭8克、炒槟榔8克以清肠导滞;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仁、白豆蔻各10克。
冠心病验方
【方药与用法】丹参30g,川芎、红花、赤芍、降香各15g。上药加水煎2次,分3次口服,每日1剂;此外,也可将上药制成颗粒型冲剂或片剂。如为片剂(冠心片),每片约0.5g,含生药 1.6g,每次6~8片口服,每日3次。但是,此方禁用于妊娠期及月经期的妇女,患者肾虚气弱明显时,须与益气养心丸合用。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等。
【简释】现代研究已经证明,本方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的作用。临床中若能及时伍用此方,则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心肌缺血或梗死的范围。
中医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验方
【方药】:薏苡仁30g,黄柏10g,牛膝10g,苍术10g,木瓜15g,徐长卿15g,威灵仙15g,丝瓜络15g,防己10g,当归10g,白芍15g,桑寄生15g。
【编按】 本方以四妙散(薏苡仁、黄柏、牛膝、苍术)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痿痹等症,再加威灵仙、徐长卿、木瓜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平肝舒筋,协同当归、白芍补血活血、柔肝止痛;加防己、丝瓜络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止痛,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全方共奏清热燥湿、补肝益肾、舒筋活络之功效。
一碗止痒汤,解决皮肤瘙痒
【组成】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24克,当归24克,益母草24克,夜交藤24克,丹皮15克,防风12克,荆芥9克,蝉衣7克,甘草9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牡蛎,珍珠母另煎1小时,再合余药,共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中、晚各温服1次。
【方解】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究其病因不外乎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等几个方面,临床最常见的是肝腎陰虚、血虚生风,也有血热或夹湿者。该证皮肤剧痒,但多无原发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湿疹化、苔癣样变等继发皮损。本方系自拟方,经数十年临床验证,疗效良好。方中牡蛎、珍珠母平肝熄风;生地、当归滋补肝腎,畅通血脉;丹皮、益母草凉血化瘀;夜交藤宁心安神;防风、荆芥、蝉衣祛风止痒;甘草缓和,解毒矫味。全方合成,适用于肝腎陰虚、血瘀、血虚生风之“风瘙痒”。其审证要点为:多为老年,病程较久,瘙痒与情绪有关,苔薄舌红,脉细数或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