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高效秘验方
【组成】生麻黄5g,苍术10g,川桂枝6g,防风10g,威灵仙10g,制胆南星10g,桃仁10g,红花10g,雷公藤15g,全蝎8g,防己10g。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入络、痰瘀痹阻者。症见肢体关节晨起僵硬强直疼痛,局部肿胀变形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病情严重者日服2剂。
【方解】方中麻黄、苍术散寒除湿;桂枝、防风、防己、威灵仙祛风除湿;制胆南星化痰;桃仁、红花消瘀;全蝎为虫类之品,搜风剔络;再结合辨病加用雷公藤。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化痰消瘀之功。
【加减】若关节红肿,邪郁化热,可加石膏、知母、虎杖;病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加黄芪、当归、生地。
【点评】本方系由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化裁而来,功能祛风除湿,化痰消瘀。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当为风湿入络、痰瘀痹阻,投以本方甚为合拍。临床运用本方近20年,治疗150余例,有效率达90%。在治病过程中须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祛邪用大剂温经之品如麻、桂等,甚则可加乌、附之类。
方中雷公藤因有一定的毒不良反应,日用量一般为10~20g。
陈某某,女,51岁。1982年5月12日入院。肢体关节酸痛1年,加剧1周,入院时手指关节肿胀剧痛,晨起僵硬,两膝、踝关节明显肿胀,关节局部怕冷,查血沉73mm/1h,类风湿因子阳性。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寒湿久伏,痰瘀痹阻,络脉失和。治拟散寒除湿,化痰祛瘀,通络止痛。
服本方10剂,疼痛缓解,肿胀减轻,续服50余剂,关节肿痛基本消失,肢体活动如常,血沉降至15mm/1h,类风湿因子转阴,临床近期治愈。搜索关注国学髓公众号了解更多内容。
汪履秋(1919-1999),男,江苏兴化人。主任中医师、教授,江苏省名中医。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江苏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卫生厅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急症研究会主任委员等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500师承工作指导教师之一。主编、参编了《当代名医证治汇粹》《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中国名医名方》《医海拾贝》《名医名方录》《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