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之阳痿滑精多由思色未遂、或房劳过度、或手淫频繁,长期损精耗气,失治或误治,缓慢发展,从阴虚到阳虚(遗精到滑精),终至阴阳俱虚(阳痿滑精),此乃心病也。对本病的治疗,略抒浅见,以求教益。
1养心安神:《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曰:“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景岳全书遗精篇》曰:“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这都说明心肾的密切关系和心是五脏六腑功能的主宰与统帅。此病为精血亏损之极,而心主血藏神,神赖血养,血虚则心血不足,神失所养,则神明失灵,固涩失司,遗滑无制。故补心血,神明得养,司职有权,蓄泄有节,精不妄泄,病可愈也。常用补心血安神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肉、龙眼肉、茯神、白芍等。
2重补肾阴:本病是阴精亏损而起,导致阴阳俱虚而成本病。故阴虚是“本”,阳虚为“标”。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必须重补肾阴,而补阳只能起到“善补阴者阳中求阴”的作用,则阴得阳升,源泉不竭,阴生阳长,日久阴阳俱旺,则肾气足,精自固。补阳药二至三味即可,如果阳药过多,则阳动而精自遗,欲速不达,反致偾事。补阴药常有女贞子、龟甲、制首乌、六味地黄汤之属。补阳药常用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胶等。本病五脏皆虚,内外之邪易起,六味地黄汤中三泄之品宜酌量加重,以达“补虚不忘治实”的目的。
3健脾益气: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统摄精血。脾健则五脏得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阴阳俱虚,阳虚则火微,火微则不暖土,土不暖则脾不健运,化生缺源,五脏则虚,故健脾为要。
脾健则可滋肾水、生心血、摄精血。健脾益气药常用黄芪、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