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从西医解剖来细分:有胆囊结石和胆道结石两大类,西医需要开刀治疗。中医排石的效果对胆道结石这类病,效果非常好,常常可以保守治疗,针灸汤药来排石。
中医分析胆结石,基本分成两大病机:气郁型和湿热型。患者往往有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病机,饮食上也有长期不吃早餐,服用油腻,酒,辛辣等助长湿热食物的习惯。
针对胆道结石急性发作期,患者常有:寒战,高热,胆绞痛和黄疸的联合反应,对此,郝万山老师提出治疗的有效方剂是: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白芍 枳壳 大黄 芒硝 郁金 海金沙 鸡内金 金钱草。如果疼痛严重加元胡。方剂的构成是大柴胡汤加四金汤。
如果是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病患,曹培琳老师的方剂是:黄芩15 黄柏15 知母15 金钱草15 生地15 鳖甲15 炮山甲5 茵陈20 青皮15 枳实10 生大黄8 需要每天一剂,服用30剂量,其中的山甲被炒得非常贵,可以去掉。此方剂可以看成是三黄排石汤的变形,兼顾了气郁和湿热两大病机。
在胆结石静止期,原北京西苑医院曾经有个协定方:四川大叶金钱草30 茵陈 芦根 蒲公英 乌梅各15 柴胡 白芍 丹皮 郁金 木香 香附 陈皮各5,值得注意的是金钱草在各地都有不同的物种,北京和上海,广州的金钱草,都不是同一物种,高明的中医必须懂点药材学。
在处方构思上,提出升清降浊的有原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处方:柴胡5 枳壳5 茵陈12 金钱草30 金铃子9 延胡索9 木香6 郁金9 升麻9 大腹皮9 生大黄6后下。方剂中两升三降,效果和构思都很巧。
针对辩证为气郁型结石的,原南昌市结石病专科医院曾经有过一个有效率高达96%的配方:郁金15 木香15 黄芩15 茵陈26 川楝子9 虎杖30 玉米须20 做成糖浆每天饭前服用100毫升,方剂也是考虑到气郁和湿热的两大病机并加了虎杖来活血化瘀。
纵观所有的排石方剂中,基本都有清热,利湿,通便降气,行气解郁,入胆经的5类药物。
比如:分析天津某医院的排石协定方:金钱草30 银花30 茵陈20 郁金10 木香10 香附10 枳壳6 厚朴10 海金沙10 鸡内金10 大黄后下6 芒硝6冲服。其中,银花清热,金钱草茵陈清热利湿,大黄芒硝枳壳厚朴构成的大承气汤用来泻下通便祛热,行气解郁用郁金香附木香,鸡内金和海金沙是化石专药,引经药有3个。
针灸治疗胆结石的原则是:疏肝利胆,清化湿热。少阳经泻法为主。主穴:外关 日月 阳陵泉 胆囊穴。
发热:曲池 合谷。呕吐:内关 足三里。黄疸:至阳 阴陵泉。疼痛重:侠溪 太冲。
另外一个针灸的协定方是:
主穴:章门 期门 肝俞 胆俞 日月 胆囊穴
配穴分四组: 合谷 足三里 太冲 阳陵泉 支沟 足临泣 丘墟 行间
文献记载:耳穴治疗胆石症,效果很好。估计和胆经循行绕耳两次有密切关系。
总之,胆结石,特别是胆道结石的患者,尽量先用中药和针灸来治疗是中策。万不得已,开刀是下策。平时,早休息,早睡眠,敲敲胆经,助人为乐,少吃油腻,辛辣,助湿热的食物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