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江湖郎中几与江湖骗子同义。铃医就是江湖郎中,那么他们都是骗子吗?非也!李时珍的祖父、父亲都是铃医,本文作者末流郎中先生也做过铃医,当他们背着药箱、清脆的铃声摇响在漫长的历史深处,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翻景象:正是他们的风餐露宿、居无定所、到处奔波,带来了普通百姓的幸福安康。
铃医亦有方
末流郎中
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官医和民医之分。铃医乃民医之一种,公元1996年后没落流散民间而大都失传(1996年开始整治无证行医——编者)。今录余昔年亲历之一案,以志铃医之可贵。
某年余访学云贵高原,抵贵州凯里时,乃农历6月,天酷热。乡民潘君,终日勤劳,躬耕于陇亩而不辍,积劳兼感湿热之邪,遂成热淋(急性化脓性前列腺炎)。小水如米泔水而夹带腐脓,口干苦,人烦躁。听闻翼王医官传人访学客此,特来请治。
余时年轻,视其壮实而未切其脉。盖此乃小疾也。
乃带其弟进山采药。早饭前已归,余书方嘱其弟为之,曰:
鲜鱼腥150g 鲜茅根150g 鲜虎杖200g 满天星200g 黄檀木叶100g 天青地白100g 紫花地丁60g
上药于石臼中反复舂之,尽碎,取大盆,以淘米水泡一小时,复以白布过滤绞其汁。余嘱其频频饮之,以小便频数并泻下为度。
是晚约凌晨3点、5点,大泻二次,小水中亦排一条状物。天明时,合家燃鞭炮来谢,云已愈。
余笑曰,小事耳。乃切其脉,浮而不洪,正应夏时,黄腻苔已退,舌薄黄而润。乃嘱其用白茅根30g到50g,每日煎水代茶饮一星期。
盖此病来势凶猛,故用虎狼之招挫之,次恐寒凉伤中,又怕热毒未净,故用茅根治淋并禀甘以缓之之意也。
以后十余天,合寨之人随余上山采药,晚则授药性与使用法则,嘱有文笔之人记之。是岁冬路过,通寨请留,乃为各病者治之,并再授诸病铃医之法,月余乃归。
离别之日,斯寨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十里相送,白头老妪黄口乳儿皆恋恋难舍。余虽男儿,竟一路泪如泉涌,百感交集矣。
次年禀先君旨,书《王氏铃医》十万字寄贵州,彼寨请某退休老师,耗时一年,毛笔翻录十本共享。
原稿由年最高者执之,以备世代流传。
嗟夫,医之不灭者,不唯学人,亦在此质朴实诚之民也!
世侄大头瘟(铃医之二)
末流郎中
世侄小文子,昔年九岁,感冒久治不愈,热势反增,连日不退,
世兄远行于外,嫂夫人独自理家。斯时春雨初晴,嫂夫人背负世侄,头戴矿灯,一路哭将而来。
此前先君命余闭关一月,苦研本草经,见此悲情,开门相见。视之,面红赤,头大如瓮,口出臭气,哭声嘶哑。耳肿如茄,面如八戒,轻触烫手也。
先君以消毒剪刀启其唇,以家传翼王解毒散吹之。同时,急命家兄偕余外出采药。取菊叶三七、芙蓉叶、半边莲若干,于井水中洗之急归。置舂臼中碎之,加淘米水少许,调敷之。
余家旁有一红果冬青树,先君采叶一大把,命碎之,以淘米水泡,嘱嫂子时时浇于外敷之药上。又命余与家兄连夜采连翘芽并花、忍冬藤、黄花蒲公英半竹篓,洗净,天未亮即送去。嘱嫂子以淘米水泡之,频频服之,以小侄子二便频利为度。
如斯用之,外敷内服,并二小时一次以翼王解毒散吹喉。
后果三日愈也。
末流郎中曰:依中医之观点,此春温也。以病位言,此大头瘟也,外治及时,并治乱世以重典,敷之,服之,吹之,三路合围,一举成功。敷药、内服药皆常见之草药,喷喉之药乃家秘,可以冰硼散代之。
如今世事变迁,铃医渐少,诚为可惜。望有缘接触草药者,多学多用,妥加发扬,斯为幸事也。
顽固性失眠兼三年低热不退临证实录
末流郎中
患者女,36岁,某中医药大学老师,自18岁起,患失眠,迁延至今,多方求治无效,历国医大师数人,民间中医几十,皆未见功。
近两年更增头痛、低热终日,动则气短汗出,腰脚无力,心中烦躁。今年四月,因婚期将近,心中惶惶然。其未婚夫中医教授、硕导听闻余多治失眠,疗效甚佳,乃辗转打听,加余微友,苦求治之。
请其自述脉象,因二人皆中医,易得之。此女左寸浮缓,左关沉紧,有滞塞之意;左尺轻取紧硬搏指,脉按至骨,沉微细软。 右脉寸部浮缓有大意,右关弦涩而芤,右尺浮弦,重按沉细数。
根据所发照片望诊之:面青白,无神,双颧骨红,舌胖质红,边有齿痕,苔白,舌根厚腻罩黄,舌底脉乌黯怒张,兼腻黄之意。
问诊:口渴一般,喜喝温水,夜尿频数,月信衍期,量少色黑,大便无规律。乳胀,时烦躁。
予处下方四剂,姑试治之:
广藿香18苍术18南楂30桂枝18生姜45砂仁15白豆蔻15法夏20陈皮20茯神18石菖蒲20白芷12麦芽30龙骨30牡蛎30灵磁石30厚朴15木蝴蝶20合欢花15五灵脂15黄柏12肉桂8熟附片20(单包,久泡久煎。以上各药单位均为克)。每日1剂,每日3次。
四剂服毕,纳馨,腰脚有力,低热退,汗止,眠佳,已无夜尿。多年之苦,若失矣!
后嘱其夫君用温肾填精之方合固涩封藏之法,服一月,果愈。已于前几日合婚也。
余考此病,其实非难也,不过是久病精亏,上热下寒,中宫痞塞,外有桂枝汤证,更兼情志不良,阳从上脱耳。
故予以桂枝汤之意,加龙、牡、磁治其外,二陈加砂蔻宣畅中宫,封髓丹(黄柏、砂仁、甘草)加白芷、石菖蒲以收纳元气,下用附子、肉桂温阳以安元气之宅,并佐木蝴蝶化湿润燥,楂、麦、合欢、五灵脂、厚朴理气化瘀疏肝,一气周流,乃无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