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葛根汤去草姜枣加王不留行子,研粉吞服,可治项背强痛,不便转头之岔气
组成:鹿角霜3g~9g 盐水炒黑小茴香4.5g 炙甲片4.5g 菟丝子9g 潼沙苑蒺藜12g 炒杜仲6g 补骨脂3g 炒延胡索3g主治:奇脉亏虚,络道不和。腰髀酸楚疼痛,甚则不能转侧,动则痛不可忍。加减:肾亏较甚者,可加淡苁蓉4.5g 巴戟肉6g 杜狗脊6g 川续断肉6g。高年痛久者,可加胡桃肉2枚 桑寄生9g 台乌药3g。有外伤史者,可加炙乳香1.5g(研冲) 炙没药3g(研冲) 全当归9g。阴雨天痛著者,可加白芥子3g 台乌药3g 川独活6g 桑寄生9g。兼便溏者,加生白术12g。 按:腰痛日久,多有肾经亏虚,特别高年体弱者,较难取效,程氏取叶天士氏善用调奇经八脉之术以治此证,见效多著。盖奇经八脉与肾脉关系密切,故多以补肾药配活血止痛、理气通络之品以获通补之效。程氏每以鹿角霜、小茴香、炙甲片为主药,因鹿角温经补肾、茴香理气、山甲活血,故能紧扣病机。鹿角、山甲味咸,茴香盐水炒黑,“咸先入肾”、“色黑入肾”,而腰为肾府,三味相配,即能温通肾脉、流畅气血,且可达腰、脊、髀、尻等肾与督、带诸脉交会之处,于是奇脉虚寒、气血痹阻之腰痛可望得以解除。
高血脂是一种由食物中脂肪、胆固醇类物质吸收过多或排泄过少而引起的血液中血脂浓度过高、血液变黏稠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膏粱厚味过度摄入,久卧久坐,活动量少,是产生该病的根源,多将之归于肥胖病的范畴。气虚血瘀,湿浊内阻,是该病产生的病机。治疗该病当以补气活血、除湿散结为要。余立一方,名曰三降丸(降血脂、降血压、降血黏)。
方药组成:水蛭、地龙、三棱、莪术、黄芪、桃仁、红花、何首乌、决明子、山楂、土鳖虫、三七粉、川芎、葛根、鸡血藤、北五味子、鸡内金、丹参、当归、泽泻、桑葚子、猪牙皂各50克,白矾1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方中用黄芪、当归、五味子滋补气血,桃仁、红花、三七、川芎、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用水蛭、地龙、土鳖虫破血逐瘀,用三棱、莪术通经活络,用葛根、山楂、鸡内金消积化食,用决明子、桑葚子、泽泻、何首乌补肾降压,用皂角、白矾散结消肿,清肠减肥。诸药合用,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黏作用。
治疗高血脂症,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患者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血脂病对身体的危害性,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嗜食膏粱厚味,酿成百病之源;常吃粗粮淡饭,才是灵丹妙药。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勿躁勿怒,勿忧勿愁,加强身体锻炼,多运动,严格控制体重的增加。更要树立必胜的信念,持之以恒,坚持服药,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服药3~5个月之后,就会大见成效。这一药方对于中老年来说,既是治病的妙药,也是一种保健的灵丹,坚持服用,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