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榆烫伤散方歌:黄柏芒硝与冰片,紫草虎杖白芨连,大黄地榆孩儿茶,薄荷香油烫伤验。组成:黄柏30g、大黄30g、虎杖30g、生地榆30g、紫草30g、孩儿茶30g、芒硝20g、黄连20g、冰片10g、白芨10g、薄荷10g、香油适量。
制用法:
上药研细粉过筛,香油适量调成糊,敷贴到烧烫伤处。
如有水泡,可挑破放出组织液,消毒后敷贴。每日换药一次。
如果渗出液过多,可不用香油调,直接干药粉撒布于烫伤创面。
如果烫伤面积稍大,可将上方水煎,芒硝与冰片待药液凉透放入搅拌融化后,将创面放入药液浸泡,或用纱布蘸药液湿敷。
在临床实践中,用自拟方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方药组成:龙胆草、珍珠母(先煎)、金银花、柴胡、丹参、板蓝根各20克,栀子、黄芩、郁金、丹皮、紫草各15克,降香、生甘草各10克,大黄6克(后下)。若发于颜面加牛蒡子、野菊花各12克;发于腹部与下肢加苍术、猪苓各12克,黄柏10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克。水煎,日1剂,分早晚口服。
带状疱疹为肝胆湿热与外感毒邪之火搏结,郁阻脉络,气血不通所致。不通则痛,故见局部灼热,疼痛如针刺;热毒蕴集血分,迫血妄行则发红斑;湿热邪毒凝聚,不得宣泄,壅于皮下则为水疱。笔者自拟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络祛邪热的作用,正如吴瑭所谓“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再适当配合使用外用药,故得良好疗效。
组成:大黄、栀子各60g,三七、红花各15g,桃仁、蓖麻各30g,冰片5g,樟脑10g,芒硝180g。
用法:用时取适量制好的药粉,用少许蜂蜜调和,成药膏状;外敷到患处,用塑料薄膜盖上包扎。每八小时换药一次。
主治:各种肿痛,包括痛风引起的肿痛。
疗效:该方止痛消肿迅速,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
葛根汤+勾丁+秦艽
主治眼皮跳
《验证病案》:
此方来源于台湾张步桃老中医《小中药·大功效》一书。临床上经常遇到面部痉挛和眨眼症,过去一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自从看到张步桃一书之后,颇受启发。
忆2007年3月一日,药店小会计冯玲珍小姑娘,对我说,我这老眨眼的毛病你能否治一下,我说多长时间了,她说大约有七八年了,一紧张就更厉害。
恰巧这两天我刚看完,张步桃写的《小中药·大功效》一书,其中专门谈到这个病。于是顺手拈来,开了方子: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勾丁、秦艽又加上了蝉衣和蜈蚣全虫以增强解痉镇静作用,谁知五付药就大见成效,十付药就治愈了。真是灵验。
同年,我在星月医院,用此方还治疗过一位50多岁的妇女,一见强光就眨眼不停,也是十余付药就治愈。可惜的是这样的病人不多。张步桃这部书上下两册,我觉得很有看头。文章通俗,医理清透,方子实用,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