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引起鼻炎的病因有以下几点:病毒感染、遗传因素、鼻黏膜易感性、抗原物质(过敏)等。鼻炎分为以下几类:慢性鼻炎、急性鼻炎、药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1)鼻塞 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2)多涕 常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偶成脓性。脓性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
(3)嗅觉下降 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痛、头昏 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沉重感。
(5)全身表现 多数人患有头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
组成:苍耳子,细辛,防风,连翘,野菊花,五味子,桔梗,白芷,知母,荆芥,甘草,黄柏,麻黄,细辛。
功效:用于风邪蕴肺所致的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组成:广藿香、鹅不食草、野菊花、黄芩、薄荷油、苍耳子、麻黄、当归、猪胆粉、马来酸氯苯那敏。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适用于肺经郁热型急、慢性鼻炎及过敏性鼻炎。
组成:苍耳子(炒黄)、辛夷、白芷、细辛、黄芩、川贝母、淡豆鼓、薄荷脑。
功效: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组成:苍耳子(炒黄)、辛夷、白芷、细辛、黄芩、川贝母、淡豆鼓、薄荷脑。
功效:散风消炎,宣通鼻窍。适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组成:千里光、卷柏、决明子、麻黄、羌活、白芷、川芎。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致的鼻塞,时轻时重,鼻痒气热,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组成:辛夷,薄荷,紫苏叶,甘草,广藿香苍耳子,鹅不食草,板蓝板,山白芷,防风,鱼腥草,菊花,三叉苦。
功效:祛风,清热,解毒;用于鼻炎。
组成:金银花、辛夷油、冰片、黄芩苷、盐酸麻黄碱。
功效:散风,清热,通窍。用于风热蕴肺型急慢性鼻炎。
组成:辛夷,荆芥,薄荷,桔梗,柴胡,苍耳子,白芷,川芎,黄芩,栀子,茯苓,川木通,黄芪,龙胆草。
功效:疏散风热,清热利湿,宣通鼻窍。用于鼻塞不通,流黄稠涕;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
组成: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黄芩,栀子,柴胡,细辛,川芎,黄芪,川木通,桔梗,茯苓。
功效:疏风散热,祛湿通窍。用于鼻炎、鼻窦炎属肺经风热及胆腑郁热证者。
组成:细辛、黄芩、荆芥、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白术、桂枝、石菖蒲。
功效:益气固表,祛风通窍。用于鼻鼽、肺气不足、外感风邪证、恶风自汗、鼻流清涕、鼻塞、脉虚浮;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