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中医治好了昏迷1年的植物人,“通窍活血汤”临床发挥
邓某,男,24岁,未婚,国家水电局职工,2003年腊月初八就诊。
这个病人是由水电局医院院长找我去看的,我一去那医院后,院长介绍说:“这个病人是水电局的一个职工,在湖南的桃源县修电站,在三楼架上,一个钢筋打下来,把他从三楼打到地下,脑壳的骨头就砸掉了一块,喉咙有一个小钢丝从前面穿到后面,肋骨断了几根,腿断成几截,手也断成几截了。湘雅医院的教授把人救活了,但是病人脑子不清醒了,人完全昏迷达1年零3个月。因为是工伤,单位把他父母请来给他们发工资,来伺候他们的儿子。他自己也受苦,他家人也受苦,医院、局里的领导也跟着受磨难,尤其是他本人成了植物人。所以找你帮忙来想办法。”这是典型的一个植物人,毫无知觉。打开牙关一看舌子,舌上紫色,舌苔白腻,脉细。我问病人的喉咙有没有痰响?答“有,经常要用接痰器接痰。”医院的护士又要照顾他大小便,又要给他喂东西,又要给他接痰。好在一点,病人不抽风,腿是绷硬的,手脚都硬,他就是外伤后的植物人。我说我给你开个处方试试看,你们自己想办法灌药。我就开了一个通窍活血汤合涤痰汤,大便不通,我加了一味大黄,人参改成丹参。通窍活血汤里有麝香,由他们自己去找,反正每天冲服0.3g。我说1个月后如果有起色就来找我,如果没起色就别来找我了,我只能尽到我的能力而已了。
过去了1个月、2个月都没有病人的消息,我以为是中药没有起作用。
第二年的腊月间,医院院长突然一通电话打来说,你给我看的一个病人你还记不记得?我说记得,邓磊平啦,我说他怎么样啊?因为你们一年没来找我。院长说一直就是吃中药,天天就这么灌啊喂啊。一天1付,这么灌了一年。我问病人现在情况怎样?院长说:“你来看就知道了。”我到了水电局医院,院长说熊教授来了,那医院病房的人全部都出来了,都要来看下熊教授是个什么样子。主任和院长带我进去,见邓磊平坐在沙发上,对着我傻笑,讲不得话,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小钢筋穿透喉咙的洞还没补好。他右手不能动,左手拿着铅笔,写了“熊教授,你好”,他还努力站起来把左腿抬给我看。我说好啊,再换个处方,变化是把原方中的大黄撤下来了。现在这个病人好转到什么程度呢?不能工作了,好像是一条腿还不能动,说话也不那么清楚。现在坐在轮椅上,成天在局家属区内玩,当个自由人。
(1)中西医结合的启示通过这个病例,不难看出,这是一次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所取得的奇迹。一个外伤严重,身体多处损坏而生命即将危亡的人,西医院的医生们居然能够把他抢救过来,这是多么大的本领呀!而昏迷达1年零3个月的“植物人”,又用中药救醒了,这又是中医药的神奇呀!但是如果没有西医院的护理手段,没有西医的鼻饲喂药,这个病人又怎么能救活呢?所以我一再表明,这个“植物人”的复苏,西医院的同志至少有70%的功劳,而我充其量只能算30%的功劳。
这是中医与西医真正结合所取得的成绩。实践证明,中医与西医应当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各扬所长,才是真正正确的中西医结合。
(2)外伤昏迷的特点:外伤后出现昏迷,无疑是脑部损伤。有的外伤昏迷病人,头部做了手术,仍然出现昏迷。
中医诊治此症,应抓住3个特点,即痰、瘀、风。以痰为主的,病人喉中痰声漉漉,口中流涎,舌苔滑腻;以瘀血为主的,病人面唇发黯,舌紫,爪甲发紫;以风为主的,病人肢体强直,四肢抽搐。临床诊治此病,虽痰、瘀、风往往互见,但必审其以何为主,才能有针对性地准确施治。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微信公众号
(3)关于通窍活血汤与涤痰汤:通窍活血汤是清代王清任所创,王清任用此方治疗头面、四肢、周身血疲病证,此方的功能是通络开窍,行血活血。涤痰汤出自严用和的《济生方》,此方的功能是清化痰热,开窍醒神。
Note:以下内容关于方剂的资料介绍,其中包含方剂通窍活血汤的组成、功能主治及使用方法等信息,其内容仅供中医学爱好者参考与学习,配药及使用该方剂请遵循医生的指导。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医林改错评注》:方中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通阳,麝香开窍,黄酒通络,佐以大枣缓和芳香辛窜药物之性。其中麝香味辛性温,功专开窍通闭,解毒活血(现代医学认为其中含麝香酮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抗菌和促进腺体分泌及兴奋子宫等作用),因而用为主要药;与姜、葱、黄酒配伍更能通络开窍,通利气血运行的道路,从而使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更能发挥其活血通络的作用。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妇女干血劳或小儿疳证,都因瘀血内停,新血不生所致,必须活血化瘀,推陈致新。本方用活血通窍之品治疗劳症,深得此法。方中麝香为君,芳香走窜,通行十二经,开通诸窍,和血通络;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为臣,活血消瘀,推陈致新;姜、枣为佐,调和营卫,通利血脉;老葱为使,通阳入络。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窍之功。
赤芍3克 川芎3克 桃仁9克(研泥) 红枣7个(去核) 红花9克 老葱3根(切碎) 鲜姜9克(切碎) 麝香0.15克(绢包)
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头面淤血,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活血化瘀,通窍活络。用于血瘀所致的斑秃,酒渣鼻,荨麻疹,白癜风,油风等。
1.中风: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34例。其中脑溢血14例(均经西医抢救和治疗3-7天,病情已相对稳定,没有继续恶化)、脑血栓形成20例。其临床表现:浅昏迷9例,失语14例,语言障碍14例,二便失禁17例,半身不遂34例。均予赤芍9g,川芎9g,红花9g,红枣10枚,鲜生姜3片,老葱3根,冰片0.1g,黄酒1钟。加减法:若见气虚者,加黄芪60g;阴虚者,加玄参20g,生地30g; 肝阳上亢者,加羚羊角粉0.3g,石决明30g;风盛者,加僵蚕9g,天南星9g;兼腑实者,加小承泣汤。本组14例出血性中风从发病3-7天开始服中药治疗,基本恢复率为78.5%;而20例缺血性中风病例病程较长,基本恢复率为65%。
2.白癜风:作者应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白癜风128例,其中110例治愈(病变部位颜色恢复正常),18例也有不同程度好转,疗效满意。
运用该方时要注意,病证尽量选在上,随证加减,葱姜不舍,黄酒不去,才能保证疗效。
涤痰汤中用二陈,胆星栀实竹茹存。人参姜枣石菖蒲,涤痰开窍效如神。
其药物组成为:半夏,胆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枣。
石菖蒲15g,茯苓15g,法半夏15g,竹茹20g,胆南星10g,枳实10g,橘红10g,人参10g,甘草10g,生姜15g,大枣6枚
功能如其方名,能涤痰以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语。
朱丹溪认为中风多因“湿痰生热”,力主“治痰为先”。
中风病变中,痰引起的病理损害较广,病机较为复杂,兼夹病邪亦较多,故而症状变化较大,但其病机关键,仍当责之脾气虚弱,中土不运,以致湿聚痰生引起中风。
本方为偏重治标之方,若标本并重,临床应用时可选用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所创十味温胆汤。
若痰湿壅盛,闭塞清窍,阳气不运,甚而发为阴闭者,则当用辛温开闭之法急救之。
王清任是怎么使用“通窍活血汤”的?
通窍活血汤,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黄酒共9味药物组成。
方名中即寓有病位与治法,是王清任用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的常用方剂。
所谓“通窍全凭好麝香”,是指全方以麝香为君,芳香走窜,开关透窍,通络散瘀,能引诸药透达十二经,使气血畅通,瘀血无安身之所;
以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相伍为臣,破血散瘀,通行上下,使瘀血无可停之处;
佐以老葱、鲜姜、红枣,宣通阳气,调和营卫,并通过葱姜辛散之力促使活血诸药向上、向外走窜分布,使之与病情、病位更加符合;
使以辛温通阳之黄酒煎煮诸药,可使酒性浸入药中,激发和增强活血通经之品的效能。
诸药配伍,活血通经之力颇大,用于纯瘀无虚而病位偏表、偏上者尤为适宜。
根据原文所载,本方主治范围广泛,若按病位与临床主证进行分类,大体上可包括以下四类病证。
如“眼疼白珠红”,以本方配合加味止痛没药散(没药、血竭、大黄、朴硝,清茶)轮流服用;
“耳聋年久”,以本方合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早晚服用;
“伤寒、瘟病”后牙疳,以本方配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早晚分服,更用黄芪白日煎服;
“无论何病,闻出臭气”,亦用本方与血府逐瘀汤早晚服用,凡辨证、使用得当,必能收到较好疗效。

包括“伤寒、瘟病”后脱发,以及以皮肤色泽改变为主证的“糟鼻子”、“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和“青记脸如墨”,原文所载,若能坚持服用本方三、二十付,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包括男子劳病、妇女干劳和小儿疳疾,王氏认为,上述疾病尽管外部表现一派虚弱性证候,但不可以虚治之,其发生的根本乃是“内有瘀血”,而其外在表现的虚弱性证候是“因病致弱”之故。
因此,治疗但去瘀血即可,除“气弱”甚者少佐补气之品以培补元气外,不必再过多使用补益之剂,待病去之后,元气自可徐徐回复。
王氏认为,凡病于季节交替前后发生者,乃是内有瘀血所致,这类疾病若一般疗法治疗才则较难根治,只有运用活血化瘀之法除去夙根,方可保证疾病不再复发。
本方与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元胡、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同治妇女瘀血结滞所致月经诸疾,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二方在应用范围方面确有不少交叉或相似之处。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线索,通窍活血汤与少腹逐瘀汤在使用上的主要鉴别要点在于:
通窍活血汤所治疗的妇女干劳闭经,其病机重点在于纯瘀无虚,管窍不通,即仲景所谓“内有干血”,王氏所谓“血管不通”是也。此闭经发生的病机较为单纯,临床所见也无明显寒热之偏。
若间有虚象或虚寒之象可察者,必是症状轻微,或是因实致虚所引起,不能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对待。
此外,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通窍活血汤可治疗包括闭经在内的多种月经疾病,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多伴有全身瘀血征象,而经候不调等证只是全身瘀血征象的突出表现而已。
因此,辨证的关键在于把握这类病证纯瘀无虚的特点,只有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使用活血通经之力较为峻猛的通窍活血汤,才不致于犯“虚虚”之戒。
少腹逐瘀汤所治疗的妇女痛经、崩漏,其病机重点在于瘀血内结,寒凝胞宫。
临床除痛经、崩漏外,多伴有平素少腹、四肢觉凉,行经则甚以及经血色黯、夹有血块等特点,与《医林改错》其它活血方相比,病位较为固定,症状较为集中,病情也稍显复杂。
不过,临床只要抓住本证寒、瘀为病,结于下焦胞宫,使气血运行不畅的致病特点,则不难与其它活血诸方鉴别。
本方与治疗痘疹“逆形逆症”的通经逐瘀汤(桃仁、红花、赤芍、穿山甲、皂刺、连翘、地龙、柴胡、麝香)方,皆以麝香、赤芍、桃仁、红花为主要药物组成,两方的制方原则也有相似之处,临床使用也应予以鉴别。
从方中其它药物的使用情况来看,通窍活血汤用川芎、老葱、鲜姜、大枣、黄酒活血通窍的同时,偏重通阳气,和营卫,药势向外、向上,适用于瘀血结滞病位偏上、偏表者;
通经逐瘀汤用山甲、皂刺、地龙、柴胡、连翘,逐瘀通经的同时,兼能清热解毒,透脓疗疮,用于瘀毒相搏、皮肤疮疡之证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