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资料:
586例中,男236例,女35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1岁,平均36.5岁;其中肩痛92例,腰痛121例,腿痛218例,腰腿痛155例。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符合颈椎病诊断者19例,肩周炎73例,腰肌劳损102例,腰椎间盘突出97例,梨状肌综合征101例,坐骨神经痛194例。
2 治疗方法:
风湿药酒药物组成:生川乌、生草乌各10g,制马钱子15g,木瓜、桃仁、红花各30g。制用方法:上药饮片浸入500ml60度的白酒中,1月后去滓过滤,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20cm×20cm大、1cm厚的脱脂药棉蘸风湿药酒,以不溢出药酒为度,直接敷于疼痛局部的皮肤上,上覆软塑料薄膜以隔离,然后用绷带固定3h。每日换药1次,每次3h,1周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和治疗标准》。治愈:局部疼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能从事原工作,随访1年无复发;好转:疼痛减轻,病变部位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
4 治疗结果:
通过3天~5个疗程的治疗,风湿药酒对上述各种痛证的疗效见表1、表2。586例中,治愈249例,好转246例,无效91例,总有效率为84.5%。
5 典型病例:
王某,女,41岁,工人,1998-8-11诊。主诉:两肩疼痛,不能抬举1年。患者1年前因夜宿乘凉,即感两肩部酸楚不舒,活动受限,每遇天阴、寒湿而加剧,且日趋加重。近日两肩疼痛难忍,抬高外展不能,动则痛甚,遂来我院门诊求治。诊为肩周炎。证属寒湿痹阻,经络不通,筋脉失养。治当逐寒祛湿,温经止痛,活血化瘀。
药用风湿药酒局部外敷。连用3天后复诊,疼痛顿失,见其两肩活动自如,抬高外展恢复正常。嘱其继用上药外敷1个疗程,以资巩固。随访1年,未见复发。
6 讨论:
肩、腰、腿痛证属中医“痹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证多因风寒湿邪侵袭肌腠,气血痹阻,脉络不通所致。临床以关节局部酸、麻、胀、痛及活动受限为特征,治疗以逐寒祛湿、理气活血、温经止痛为大法,用药多为辛温峻烈之品,然大辛大温之品每多伤胃,故风湿痹证患者久服祛风逐湿、散寒止痛之品而致脾胃损伤者每每多见。有鉴于此,我们在治疗风湿痹症时,重在以外治法为主,从而避免了辛温燥伤脾胃之弊。方中生川乌、生草乌大辛大温,逐寒祛湿,温经止痛;制马钱子通经止痛;木瓜舒筋活络,通经止痛;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活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逐寒祛湿,理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以白酒入药,温通血脉,引药入经。局部给药,直达病所,故取效甚捷。从表1、表2各病证及病种的疗效分析可以看出,风湿药酒对以软组织损伤、局部组织代谢障碍所致的关节活动受限的作用十分理想,而对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稍逊。另外,由于风湿药酒中生川乌、生草乌等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少数病例用风湿药酒外敷3天后,局部有瘙痒、皮色发红、小丘疹等皮肤过敏现象,但停用或局部用抗过敏药膏外涂后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