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这是气虚的问题,一文教会五种方法调理。
气虚,你知道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说话声音低沉,不想说话,说多了话就累,容易出汗,容易感冒;眼袋浮肿,身体浮肿;性能力差,水肿;便秘;消化能力差,肚子胀;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爱的能力不够?如果你有以上任何一种或多种症状,那你可能是气虚体质。
什么是气虚?气是无形的能量,实实在在存在的。哪个地方气虚,哪个地方的能量不足,就会导致功能不足。气虚体质的人,就是全身或局部的气不足,导致各种功能失调。气虚体质的人,不仅身体不舒服,而且容易出现各种隐患:血虚、气郁、气陷、经络淤堵、血瘀等等。
那么,如何调理气虚呢?中医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补气理气,让你恢复健康活力。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10个调理气虚的方法:
方法1:通用食疗方:黄芪龙眼粥和党参桂圆茶
黄芪龙眼粥:黄芪10g,桂圆10g,大枣10g,粳米30g。茶饮:党参10g,桂圆肉15g。
这两个食疗方都是补气养血的佳品,适合全身气虚或气血两虚的人食用。黄芪龙眼粥可以早晚各一碗,党参桂圆茶可以随时饮用。除此之外,气虚的人还可以在饮食中多加入一些补气食物:蘑菇、红枣、桂圆、粳米、白扁豆、鸡肉、牛肉、花生等。
方法2:穴位保健:足三里、百会、气海、膻中穴
这4个穴位都有很好的补气理气功效,大家可以选择艾灸来为自己做调理保健。艾灸是一种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来刺激穴位的方法,可以活血化淤、温经散寒、调节阴阳。艾灸时要注意火候和距离,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每次艾灸15-20分钟左右,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方法3:上焦心肺气虚,首选是参类补气药
东北人参、党参、西洋参、红参、太子参、黄芪,这些都是参类补气药,都有很好的补心肺之气的作用。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区别,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气药。东北人参是最常用的补气药,常作为保健品来用,但是人参偏温热,吃了容易上火。党参是常用来入药的补气药,价格也不贵,但是补气力量没有人参那么强。西洋参是各方面特点很均衡的补气佳品,补气力量强而且有一点滋阴作用,吃了不太容易上火,缺点是价格贵。红参因为颜色偏红,入心,常用来补心气心阳,缺点也是较贵,容易上火。太子参是这些补气药里面药性最平和的,补气力量弱,适合小朋友用。
黄芪是补气之长,是补气药里当之无愧的大哥,作用偏于脾肺,可以补全身之气,缺点是容易上火。
肺气虚,容易感冒的人,推荐“玉屏风散”。但是,大家要注意,玉屏风散并不是治感冒的,不能在感冒期间服用,在感冒好了之后服用,慢慢地就不感冒了。
如果是心肺气虚纯虚证,用这几款补气药,基本都能搞定了。注意一下,补气容易上火。如果出现上火,要么是用量太大了,要么是不适合补。这时候要停下来,分析一下原因,调整思路再补,以不上火为度。